欢迎登录特产在线
首页 >> 新闻中心 >> 旅游资讯
南京法云寺曾设慈悲医室 免费给穷人治病
发布日期:2012-02-16 15:07:55 来源: 扬子晚报 编辑:tczx 浏览次数:(6565827)

    法云寺曾设慈悲医室,免费给穷人治病

  该寺位于下关三汊河附近,高僧印光大师是筹建发起人

  在南京众多的寺庙中,曾位于下关三汊河附近的法云寺有着特别的意义,这座又称为佛教慈幼院的寺庙,曾收容孤苦无依的儿童,教以文化,习以手工劳作。寺中设有的慈悲医室,还免费为贫苦人治疗疾病。善良的僧人、居士,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佛中所说的“慈悲为怀”。

  【探访】法云寺已不复存在

  按照记载,民国十一年(1922年)阴历十月,印光大师来南京。适值冯梦华、魏梅荪与王幼农、庞性存等居士,妙莲法师,心净法师等诸善士,商量购买方峻生先生位于三汊河地区的方家大圩后庄若干亩地,筹备建立法云寺念佛放生道场。大家商议,共请印光大师为发起人,请大师撰《金陵三汊河法云寺放生池疏》。方峻生昆仲慷慨同意以五千元作功德。民国十二年阴历八月,法云寺念佛放生道场初具规模。法云寺成立后,护法诸公又提议附设了佛教慈幼院,收养教育孤儿,设立慈悲医室,备有中、西医药,专为贫苦病人免费诊治。

  法云寺曾位于三汊河一带,可当记者来到三汊河边,在林立的居民楼中却没有找寻到任何有关法云寺的踪迹。询问了好几位居住在此的居民,但他们对于法云寺却没有任何记忆。后来在社区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这才找到了法云寺的旧址,但现在已经成为新河一村的小区,看不到法云寺的一点痕迹。

  院落内独留一柱基

  在热心居民的指引下,记者遇到了在这里生活了30年的石师傅,“你问法云寺啊?拆了20多年了,真可惜。”说起法云寺,石师傅的语气里依然惊叹而遗憾,石师傅告诉记者,自己亲眼看见过法云寺的大殿,“虽说大殿只有两层,但和现在的六层楼差不多高,寺里最细的柱子,也和现在的电线杆一般粗细。”说着,石师傅指了指自家门前的一个石头柱基说,“你看,这就是当年拆除大殿时我搬过来的。”

  老住户犹记放生池

  当年法云寺的规模有多大,石师傅也无法说清楚,只强调说占地面积非常大,规模宏伟,这在有关法云寺的记载中同样可寻,“数年之间,先后建筑殿舍,浚池多处。规模初具,工程营造,心净法师劳苦功多。”“你看现在的百合果园,当年仅仅是寺中的放生池。”石师傅的说法在有关法云寺的记载中也得到了印证,“法云寺,位于河汊若网,芦荡成片,江山环绕,风光怡人,为比丘、居士共参的放生念佛道场,又得印祖的指导,心净法师维持,诸居士尽力护持,是当时理想的放生念佛道场。”

  石师傅回忆说,他当时住到法云寺附近时,放生池依然存在,当时来寺中上香请愿的人们常常会带来小鱼等物养在放生池,由于紧邻三汊河,寺中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把连接着三汊河的闸门打开,让小鱼重回长江,“现在都是居民小区,一点影子也看不到了。”

  【历史】这里曾是孤儿院

  其实法云寺还有另一个名字——南京佛教慈幼院。这还得追溯至民国十二年春,“在商务印书馆工作的任心白居士多次给印光大师以及冯梦华、王一亭等老先生提议在三汊河法云寺放生池区域内成立佛教慈幼院,收留教养孤儿,俾读书学艺,能自成立,不至流为饿莩与匪类。冯梦华、王一亭、徐积余、魏梅荪、庞性存诸老一致赞成。”

  当时各界开办孤儿院、贫儿院的不少,而像法云寺慈幼院这样弘扬佛法的慈幼院还是第一家。

  慈幼院坚持儒佛兼修,早晚均念佛。每日功课有儒、佛两宗的《三字经》可读。同时学习农工业专门技能。除了孤儿院,法云寺中还设慈悲医室, 由居士中善医术者行医,备有中西药品,免费为贫苦人治疗疾病。

  大屠杀时收容难民

  1927年时,南京频遭战乱。魏家骅居士等,秉承印祖旨意,各捐巨资,在法云寺搭建蓬舍,收容安顿流离失所之贫苦之人。凡有诸事,以及日常管理都是心净法师一力承担。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占领南京,进行了疯狂的大屠杀,法云寺心净法师本着佛陀慈悲济世本怀,大智大勇,收容难民2000余人,历经艰险危困,使这些同胞躲过劫难。

  日后,获救难民曾在寺内悬匾纪念,心净法师还带领寺内僧人,参加世界红十字会掩埋队,收埋被日军杀害的遇难者尸骸。同时,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心净法师仍勉力维持南京慈幼院,使数百名无家可归的孤儿有饭吃,有书读。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法云寺以及所办慈善事业,为南京民政部门接收,后这里成为玻璃钢厂。而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一片居民住宅区。

  法云寺小史

  民国十一年(1922年)阴历腊月,法云寺开工,掘池垫基,次年盖莲舍及用屋十余间。挖掘池塘九面,可以分类放生各种水族。

  民国十二年阴历八月,法云寺念佛放生道场初具规模。法云寺建立后,附设了佛教慈幼院,收养教育孤儿。

特产在线微信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