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特产在线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资讯
对抗通胀囤米囤油还囤衣 年轻白领囤物很盲目
发布日期:2010-11-14 10:12:18 来源: 重庆商报 编辑:zyf 浏览次数:(6562812)

  因为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目前市民的通胀预期越来越强烈。而近几个月CPI逐月升高,一些市民开始囤积各种物品,不仅有米、食用油、黄豆这样的食品,也囤天然气和衣服,甚至连纸巾也开始囤积,这种囤积不是怕物资短缺,而是想减少可预期的经济损失。另一些市民,开始通过投资股市、楼市与黄金等来达到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而抵抗通胀。记者调查发现,囤物的大多都是老年人,而年轻白领囤物则很盲目。

  关键词:囤货

  米油堆了半间屋

  出差半个月,在一家广告公司做主管的陈菲上周六回到家,吃惊地发现,餐厅堆着食用油、袋装和散装的米。“太雷人了,全是我妈买的。”

  昨日,在陈菲家里,记者粗略的数了一下:5桶食用油,6袋十斤装大米,3袋各十斤的散装大米,还有20斤黄豆、5斤绿豆,堆了半间餐厅。现在,陈菲一家不得不移步客厅吃饭了。

  陈菲说,她妈妈觉得,现在农副产品涨得凶,买回来放着,能节约一点。这样做的不只陈菲一家,她妈妈经常和邻居一起行动,去超市抢购打折品。

  买的衣服可以穿两三年

  涨的不只是米和油,囤积的也不只这些。在一家资讯公司上班的周红告诉记者:“我在周二就看到了,美国下调今年棉花产量预期的新闻。很明显,布料的价格会随之上扬。这是该为家人添置衣服的时候了,虽然有些不情愿,但现在买总比以后买要便宜得多。”

  “买我们大人穿的衣服比较划算,能穿两三年。小孩的衣服就要看长远点买了。”周红说,孩子今年才11岁,身体发育快,因此,她把孩子明年的衣服都买上了,“还特别挑了几件大号的,我都能穿了。哈哈,又节约了!”

  一次买400立方米天然气

  和别人不一样,家住渝北区的老婆婆王富珍准备囤天然气。前日,她拿着购气卡去一燃气营业厅购买气量,找营业员磨嘴皮,把自己囤气量从200立方米调高到400立方米。“最开始他们(燃气公司)说不能一次性买几百立方米,于是我就磨嘴皮。”王富珍说,“我就说自己人老眼花,来一次不容易,反正就是要把买气量调上去。现在我家一个月大概要用40立方米的天然气,这次买400立方米,能用十个月了。”

  掏空储蓄买东西

  这几天,孙凤很“纠结”,钱存在银行,越来越不值钱,取出来买东西,自己又觉得太大手大脚。

  孙凤在一家房屋中介公司做部门经理,家里有房有车,最近她本来对物价上涨没有什么感觉,可前些天,在QQ群里看到一条消息,让她改变想法。说一老太太,在1979年,把手中的400元钱拿去存银行。当时,400元可在省城买一套房子居住。到今年,31年过去,400元的存款变为1000多元,在中国的省级城市,都无法买一平方米的房屋。

  老太太是否真有其人,孙凤不管,这个故事就像一堂金融课,让她突然明白,钱存着,会越来越少。而她接触的一些投资者,正通过借银行的钱,形成杠杆,2倍、3倍甚至更高倍数的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获得更多的利润。

  还有哪些东西被囤

  除了粮油、天然气和衣服,市民还在囤积些什么?记者昨日多方打听,答案也是五花八门。从打折券到化妆品,从展览品到抽纸,产品丰富。

  面对物价上涨,各种团购网站上的优惠券也成为一些网民囤购的对象。在餐桌上拿出一张优惠券,现在并不是丢面子的事情,而是展示你高超理财技巧的道具。

  物价上涨的民间预期已经传导到了面子问题上,也就给了年轻女士们又一个“血拼”的理由。化妆品的使用年限可以长达两年,显然要比大米白面更具储存优势。而保质期更长的手纸、抽纸,也成为囤积的对象。

  除此之外,一些老人现在爱逛展览会,在展览会上,一些商家会免费派发一些产品。展览会后,商家往往会在现场把展品直接卖掉,并且提供一定的折扣。尤其是在展期的最后一个下午,有时甚至会有一两折的抄底低价出现。

关键词:算账

  母女感受涨价各不同

  当自己的母亲和周边的人一起囤积东西的时候,在广告公司做主管的陈菲感觉很烦。“我妈每天都在念叨这样涨几分,那样涨几毛,无时无刻不在说,听都听烦了。”陈菲说,在家中堆如此多东西,绝对是小题大做。她认为,粮食价格的上涨,对她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并不大。

  陈菲算了一笔账,现在涨价的,主要集中在食品领域,如果按照每人每天食品开支增加5元,一个月增加的开支为150元。她的月薪为5000元左右。“对于物价上涨,我的感觉很迟钝。”但陈菲的妈妈李女士就不一样,她和老伴已退休,老两口退休金2900元,所以李女士对通胀就会有较为明显的感受,能省一元是一元。

  腰包比通胀鼓得更快

  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0月份的经济运行数据,其中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4%。但结合重庆来看,重庆城镇居民的腰包鼓得更快。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公布了前三季度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情况。今年1~9月,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12元,与上年同期比增长11%。

  而市政府“智囊团”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在11月8日发布的“2011年重庆经济展望”调查报告中称,2009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7191.1元,同比增长9.4%。预计今年可达19210元,同比增长11.7%。明年,重庆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突破2万元大关,达到21500元,同比增长11.9%。

  记者手记

  囤的不是粮食,是安全感

  在物价上涨下,这些人的囤积行为,或许夸张的表达了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但这些行为却是真实的存在。这不得不引起反思。物价上涨,负担最大的恰恰是低收入者;有钱的在通胀预期下,可以通过投资来赚钱。这样的情况下,建议政府全面调查物价上涨带来的影响,在恰当的时机,给予低收入者补助。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0月份食品价格涨幅为10%,这无疑给社会上低收入者带来较重的压力,而我们发现,真正在囤积物品的,也恰恰是这部分人。因为物价的上涨,对这部分人来说,最为敏感,他们认为通过囤积,能节约一元也是一元。而物价的持续上涨,让他们对未来产生担心,买粮油囤积的时候,内心的安全感也随之增加。记者 柴伟 采写

  企业影响

  CPI与PPI“倒挂”

  压缩渝企利润空间

  “一看到是原料供应商打来的电话,我就怕。”昨天下午,渝琥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涂珍伟无奈地说,原材料采购价格大幅上涨,正在考验工业企业承受力,今年1~10月,渝琥玻璃的原材料成本同比上涨了30%,多花了7200万元。

  CPI上涨除了让市民打响了“钱包保卫战”,同样影响到了工业企业。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0月经济数据,上月CPI同比涨幅达4.4%,工业品出厂价(PPI)同比涨幅为5%,PPI在本轮物价上涨中涨幅超过CPI0.6%,出现“剪刀差”(倒挂)现象。

  专家表示,CPI和PPI倒挂显示制造企业毛利率进一步压缩,企业利润下滑趋势短期内难见拐点,未来业绩不容乐观。

  涂珍伟透露,该公司的生产原料主要包括天然气和纯碱等产品,今年前10个月,原材料和燃料等各项成本至少上升了30%。以纯碱为例,去年价格为1400元一吨,现在涨到了3000元一吨,上涨了1倍以上。现在,他们每生产一吨玻璃,成本要多支出400元。“尤其是在上个月,几乎每隔两天我都会接到原料供应商的电话,通知要涨价。”

  记者从西南铝集团销售公司原料科了解到,生产铝合金所需的铝锭,价格同样出现大涨。今年10月,采购一吨铝锭的价格为1.6万多元,而去年只需1.4万多元;重钢集团总会计师袁进夫也表示,由于铁矿石价格大涨,今年重钢集团的原料采购成本也水涨船高。

  成本上升过快,企业利润是否缩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重庆登康口腔护理有限公司等5家渝企高层均表示,利润出现下滑甚至亏损。

  “日子不好过呀,去年10月我们的利润率为10%,而今年同期下降到了3%。”渝琥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涂珍伟说。川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光凡则表示,新一轮原料涨价,已让该公司前10个月的利润缩水了20%~30%,全年能否盈利成为未知数。

特产在线微信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