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特产在线
首页 >> 新闻中心 >> 保健资讯
脑卒中渐威胁年轻人 三高患者需注意冬季高发期
发布日期:2010-12-03 10:36:23 来源: 科技日报 编辑:tczx 浏览次数:(6564845)

  11月20日是第三个中国卒中教育日。

  脑卒中,俗称“中风”,又称急性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每15秒钟就有一个卒中新发病例,每21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卒中。在存活的患者中,大约有3/4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预防脑卒中,最根本的措施是社会大众的参与。只有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预防脑卒中,才能有效地减少脑卒中的危害。

  说起脑卒中,或许很多人听起来有些陌生,但若提“脑中风”或“脑血管意外”,可能就耳熟能详了。

  “脑卒中,是指因为脑血管阻塞或者破裂,而引起的脑组织功能障碍和结构损害。脑卒中不是一种病,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统称或俗称,是一类疾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栓塞、脑梗塞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中前2种属于出血性卒中,后3种属于缺血性卒中。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呈快速上升趋势,特别是缺血性脑卒中”。

  现状:老年病青睐年轻人

  29岁的小田是一个性格豪爽的人,从小就爱吃大鱼大肉。这天晚上,小田和朋友欢聚,在歌厅里喝了十几瓶啤酒后,便出现头晕、行走不稳、口齿不清。送往医院检查后,诊断为脑干梗塞,属于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较重的类型。其实,小田近两年来血压一直偏高,体重也一直在涨,他自己并不在意,住院后化验发现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也很高。所以,他29岁得脑梗塞也不奇怪了。

  冯立群教授指出,心脑血管疾病过去一直被认为是老年人的疾病,但目前看来,发病年龄的年轻化趋势已凸现。临床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病的年轻化,除遗传因素外,还与中青年人工作压力过大、生活方式不良等因素有关,喝酒、抽烟、熬夜、缺乏锻炼等都是公认的损伤身体的生活方式。

  “在我们医院住院治疗的40至50岁的人已经不属于年轻患者,30左右的患者也很多。现在病房还住着一个26岁的小伙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武剑不无惋惜地说,如果能把预防关口提前,脑卒中是可以得到预防的。

  警惕:冬季高发脑卒中

  脑卒中发生的时间有一定的规律,一年当中,以冬春寒冷季节最易发病;一天当中,则以上午6点到11点之间发病率最高。这是因为冬天温度下降,人体内的肾上腺素水平升高,体表血管就会收缩,以减少热量的散发;同时肾上腺素又能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代谢加快,血压升高,同时血小板的聚集增强,血黏度上升,极易诱发。

  武剑主任将脑卒中的危害概括为“四高”: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

  发病率高 脑血管病世界平均发病率约为200/10万/年,我国每年有200多万人发生脑卒中。

  死亡率高 脑卒中是人类健康的第二大杀手,在全球每年5500万死亡人数中,因脑卒中死亡者占550万(10%)。我国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16/10万,占全部死因的第二位。

  致残率高 大量资料表明,患脑血管病经抢救存活者中,50%—80%留下不同程度的致残性后遗症。存在后遗症的患者中约有3/4丧失劳动能力,1/6长期卧床或住院。

  复发率高 据统计,五年内脑卒中复发率高达41%,一年内复发率更高。脑卒中一旦再次复发,病情会更为凶险,常因反复发作而死亡。“因此要高度重视脑卒中的治疗和预防。”武剑主任提醒,有中风家族史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以及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季节交替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成因:三高病症关系密切

  说到脑卒中,我们首先得了解人脑的特点。脑组织的耗氧量非常大,通常要占到全身耗氧量的20%—25%,而脑组织的氧贮备却很少。一旦完全阻断血流,6秒钟内神经细胞代谢就会受到影响,10—15秒内意识就会丧失,几分钟内能量代谢和离子平衡即将紊乱,这样持续5—10分钟以上,脑细胞就会发生不可逆损害。

  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脑卒中的发生呢?首先是年龄和性别,年龄与脑卒中的关系十分密切。冯立群教授解释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硬化的程度越来越重,卒中的发病率也趋向增高,70岁以上人的卒中率是50岁以下的20倍。从性别来看,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3-1.5:1。原因可能与男性高血压、吸烟、饮酒者多于女性,男性在社会和家庭中压力相对较大,男性从事体力劳动和危险职业的几率大,脑卒中的风险相对也增大。

  不同年龄所发生的脑卒中类型有些差别。在缺血性卒中,脑梗塞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脑栓塞多见于青壮年;出血性卒中以50岁左右者发病居多,而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则多为年青人。

  另外,年龄和性别固然对脑卒中的发生有影响,但是二者是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因此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就成为我们“击破”的目标。其中,首位危险因素就是高血压,70%以上的脑梗塞病人、90%以上的脑出血病人合并有高血压。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生相对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升高5mmHg,脑卒中危险增加46%。一般来说,高血压病人发展成脑卒中的平均年限为10—15年。

  “此外,肥胖、高血脂、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烟酒瘾过大、脾气急躁、体力活动少、先天性脑动脉畸形等都在危险范围之内。”冯立群教授强调说,一般认为:如果一个人同时具备几种易患因素,则发生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就会显著增加。所以,应当对人群进行危险因素筛查,当我们了解到哪些人容易得脑卒中,相应的危险因素是什么,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预防。

  先兆:一侧肢体常突发异常

  武剑主任指出,有人说,脑卒中是急症,无从预防,其实,脑卒中的发病通常是有一些先兆表现的。所以,对于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脑卒中的“蛛丝马迹”,这样就能及时而有效地防治,从而避免发生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甚至死亡。

  脑卒中常见的先兆表现为:

  突发颜面部、偏侧肢体或单肢的麻木、无力;

  与别人交流时突发言语障碍,或理解力下降;

  一过性视物不清、视物成双、单眼黑朦

  突发头晕、平衡失调、行走不稳;

  突发不明原因的头痛、恶心、呕吐;

  原因不明的跌倒、短暂的意识丧失或精神异常。

  “要预防脑卒中,首先必须对它有正确的认识。然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对脑卒中的认识模糊,甚至误解。”武剑主任如是说。

  误区:瘦人很少得脑卒中

  “瘦人也能得脑卒中,只不过是比胖人略少些,瘦人得病一样危险。”冯立群教授说,血压正常或偏低者不得脑卒中。血压高者确实患脑卒中的几率较高,但血压正常或偏低的脑动脉硬化患者,也会发生脑卒中。脑动脉管腔狭窄、血压偏低、血液高粘滞都可导致脑组织低灌流,更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

  得了脑卒中不死必残。过去是这样,但近年来由于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脑卒中的治愈率显著提高。脑卒中后,病人5年的生存率已达到62%左右,且后遗症大为减少,平均寿命已达66岁。

  “一般来说,脑梗塞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在发病六小时之内。但在临床中,我们看到能够在3—6小时送到医院的是极少数的,不到整个脑血管意外病例的10%。”武剑主任解释说,原因很简单,就是家属和病人对脑卒中救治知识的匮乏,结果是等到半边身子不能动了,才急急忙忙去医院,这时候已经超过了六小时,缺血的脑细胞已经死亡,此时“溶栓”不仅不能溶通闭塞的血管、挽救已经死亡的脑细胞,反而有造成脑出血的危险,最终病人失去了最佳抢救时机,造成终身瘫痪,悔之晚矣。

  干预:合理膳食、适当运动

  冯立群教授指出,现今,生活水平提高了,菜篮子装满了,我们的餐桌也随之丰盛了,但高脂肪、高热量食物也在不经意间过多地进入了我们的体内,长期过量摄入势必导致血脂异常、代谢综合症、高血压等疾病发生,控制不好就会造成难以逆转的心脑血管疾病。

  因此,冯立群教授提醒说,平时宜吃清淡、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宜采用蒸、煮、炖、清炒、熘、温拌等烹调方法,不适宜煎、炸、爆炒、油淋、烤等方法。平时,可在烹调时加一些醋,既能起到调味的作用,还可以加速脂肪的溶解,促进消化和吸收。

  另外,在合理膳食的同时,适量合理的运动也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一环,因为坚持适度的运动可以降低血脂、控制血糖、稳定血压水平,同时还能升高血脂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有助于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冯立群教授认为,一般来说,脑卒中患者可根据自身条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步行、太极拳、健身操、游泳等有氧代谢运动,运动量以轻中度为好。同时,只有长期规律的、循序渐进的运动,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

  救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有些人家中一旦出现了卒中病人,不知道该如何救治,也许因此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所以,我们还应当学会一些急救的常识。

  首先,要保持镇静,给病人一些精神上的鼓励,特别是当病人十分清醒时,更要注意帮助病人缓解紧张情绪,减轻心理上的压力;

  其次,要让病人仰卧,头和肩部用枕头等稍微垫高一些,头偏向一侧并,使下颌略微仰,以保持气道通畅,防止痰液或呕吐物吸入气管造成窒息。如果病人口鼻中有呕吐物阻塞了呼吸道,要想办法清理出来;

  第三,要解开病人的领口纽扣、领带、裤带、胸罩,摘下首饰及假牙,以防意外。要避免摇晃、拍打病人,特别是头部;

  第四,最重要的是要立刻拨打120寻求帮助,必要时不要放下电话,询问并听从医生指导进行处理。

  康复:家属患者共同努力

  “作为病人最为依赖和信赖的人员,家属在卒中病人的康复和预防复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冯立群教授强调,家属富有成效的工作,可以加速病人的康复,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作为病人家属,应努力从下列方面做起:

  改造病人的生活环境 超过一半的病人卒中后会遗留残疾,应根据病人的残疾程度,重新设计并改造卧室、厨房、楼梯和门口等,让病人的生活更为安全;

  帮助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帮助病人戒烟、戒酒,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多食水果和蔬菜,减少盐的摄入,制定日常生活计划,生活规律,通过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减少卒中的复发;

  帮助控制卒中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等均是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督促病人及时就诊,按时服药,并定期观察治疗,并做好每次复查的记录,在复诊时向医生出示以便获得更为具体的指导;

  学习卒中的征象和急救知识 卒中病人再次发生卒中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3倍以上,作为家属,应知晓急性卒中的征象,万一卒中复发时,能够快速识别,准确记录病人发病的时间,并不迟疑地拨打急救电话,快速将病人转移至合适的医院进行争分夺秒的抢救;

  促进病人康复和回归社会 根据功能改善的情况,及时调整康复策略,以便达到最佳效果。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让病人多接触社会,与外界建立良好的沟通,逐步从医院、家庭走向社会;

  增进与病人的感情交流,注意病人的情绪变化 卒中后,几乎所有的卒中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抑郁情绪。家属应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减少病人的不良情绪,并及时了解病人的情绪变化,必要时求助于医师,进行心理或药物治疗。

  总而言之,家属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尽可能细致的工作,并持之以恒,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心理环境,减少卒中对病人造成的危害。

特产在线微信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