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特产在线
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产资讯
长沙野生动植物保护者零距离接触“水中大熊猫”
发布日期:2014-08-28 13:44:26 来源: 三湘都市报 编辑:tczx 浏览次数:(6198243)

右边第二只麋鹿是鹿王,角上挂着的水草显示了它的身份。 何家钰 摄

  核心提示

  麋鹿和江豚是我国乃至世界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在湖北石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沙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与麋鹿和江豚进行了零距离接触。据介绍,长江航运、污染排放、食物资源锐减,是造成这些珍稀物种消亡的主要“杀手”。

  麋鹿和江豚,都是我国乃至世界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天鹅洲豚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这两个物种仅存的为数不多的栖息场所之一,这里还是科研人员为拯救它们而努力探索的秘密生态基地。日前, 长沙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组建的科考队,走进了这方神秘的土地。8月27日,该协会工作人员向三湘都市报记者讲述了他们这次的探访之旅。

  喜:麋鹿数量增至千余头

  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为了实现麋鹿回归自然。长沙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工作人员李苒说,这次他们运气不错,在保护区没走多远,就看到了鹿群,“它们在浅水区活动, 有近百头麋鹿。”

  走出不到一百米,他们再次邂逅鹿群,一头雄鹿正领着众多“嫔妃”在芦苇荡里栖息, “大约有10多头,雄鹿应该是鹿王,因为它的鹿角上还挂着水草。”李苒介绍,雄鹿能否当上鹿王,全凭智慧和体能。雄鹿经过激烈的领地之争,胜者才能统领其中一个鹿群,它还会将水里的藤蔓、水草等挂在自己的角上,以示自己的“鹿王”身份,从而吸引性成熟的雌鹿进行交配。“落败的雄鹿则成为‘光棍一族’,这也正是物种优胜劣汰的表现。”

  李苒称,在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科研人员的努力,麋鹿在这里全部实现自然放养,恢复了野生习性,种群数量也由最初的64头发展到了现在的1100余头。”

  忧:三大“杀手”令江豚境况堪忧

  在石首天鹅洲豚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李苒一行有幸近距离看到了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江豚。

  但在保护区博物馆看了白鳍豚和江豚实体标本后,大家心情都异常沉重!“在白鳍豚和江豚实体标本上都有大量的伤痕,触目惊心!”这也让李苒他们为江豚这一濒危野生动物的境况担忧。

  “据了解,与造成白鳍豚功能性灭绝的原因相同,造成江豚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就是人类活动。其中长江航运、污染排放、食物资源锐减,是流域物种消亡的主要‘杀手’。” 李苒表示。

  据估计,现有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在1000头左右,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长江江豚将面临灭绝的危险。资料显示,石首天鹅洲豚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1990年开始引入5头长江江豚试养,至今已产仔几十头,且生长良好,长江江豚种群处于稳定的恢复阶段,这是全球第一个淡水鲸豚类迁地保护唯一成功的范例。

  史变:百年前麋鹿在中国曾被灭绝

  麋鹿,俗称“四不像”。面似马、角似鹿、尾似驴、蹄似牛。它曾是我国特有的物种。

  自春秋战国有记载以来麋鹿就是皇家贵族的狩猎对象。1865年,麋鹿被法国博物学家认定为尚未分类的鹿科新属,并命名为“大卫鹿”(学名:Elaphurus davidianus)。

  1900年,八国联军劫杀了饲养于北京南海子中国仅剩的麋鹿种群,自此,麋鹿在中国本土灭绝。流落国外的众多麋鹿也纷纷死去,直到英国十一世贝福特公爵出重金将分布欧洲各地的18头麋鹿悉数买下,这18头麋鹿便成为全球所有麋鹿的祖先。

  1985年,在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努力下,22头麋鹿重归故土——北京南海子。通过我国的保育计划,麋鹿种群现已扩增至2000余头,并散养野放于湖北石首、江苏大丰等原产地。

  链接:东洞庭湖麋鹿增至近90头

  洞庭湖汛期首次野化麋鹿调查日前结束。调查显示,洞庭湖野化麋鹿种群增加,目前栖息在东洞庭湖保护区内的麋鹿个体总数已经增至近90头,形成了目前中国最大的麋鹿自然野化种群。

  资料表明,1998年,东洞庭湖农民发现并捕获了麋鹿。专家分析这是从湖北石首天鹅洲麋鹿保护区逃离出来的。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2007年初进行的几次野外监测发现,有麋鹿长期生活在东洞庭湖保护区的核心区腹地。

特产在线微信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