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特产在线
首页 >> 新闻中心 >> 旅游资讯
竹溪关垭景区发现“抗战桥”
发布日期:2011-07-06 16:06:31 来源: 秦楚网 编辑:tczx 浏览次数:(6449490)

   见习记者 吴楠 通讯员 严浩 报道:近日,竹溪县旅游局工作人员在该县关垭旅游景区发现一座抗日战争时期修建的石拱桥,当地人称“抗战桥”。
  该“抗战桥”位于竹溪县蒋家堰关垭子村秋沟出口处,距鄂陕交界的关垭古长城仅1.2公里,属305省道的一部分。桥身全部用人工打磨的方方正正的石料砌成,桥长5米,拱高2.1米,桥的南北两侧面各有三块碑刻,碑刻文字均为从右到左排列,内容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南侧面桥拱正上方有阴刻篆体的4个字,风化比较严重,经仔细辨认为“收复失地”。桥拱左右两边各有一块阳刻圆形美术字碑刻,内容分别是“秋泉”、“长流”。北侧面的桥拱上方为阴刻篆体“还我河山”4字,左边的碑刻被砌入石岸中,无法看到。右边为阳刻圆形美术字“裕国”。据竹溪县文化馆查证,被砌入石岸中的两个字是“抗战”,这也是当地人称其为抗战桥的直接原因。
  经查阅湖北和陕西交通志书,此桥所在的305省道原系民国年间修筑的汉白路,由陕西汉中经安康市、平利县、湖北竹溪县至陕西白河县,接白河至襄阳老河口的老白路,通达武汉,成为连接武汉和西安的重要交通干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战地西移,汉白路和老白路是鄂、陕、川的联络要道,国民党政府对该路全线作了一次大的改建工程。据推论,“抗战桥”应修于1937至1939年间。
  据关垭子村当地一姓甘的年长者介绍,“抗战桥”原来只有4米宽,左右两边有石雕的栏杆,栏杆之间有装饰的石板,上有精美的浮雕。其中一幅图是一只调皮的猴子用竹竿捅马蜂窝,一只马蜂叮在猴鼻子上,猴子用手扑打。另一幅图是祥云环绕着一本书。桥栏上还有文字石刻,记载此桥建筑的年份等。
  上世纪九十年代,305省道扩宽维护,桥栏被拆除损毁,所幸桥拱保护完好,北侧面的条石及石刻被完整拆下,桥加宽到现在的7米,拆下的条石和石刻后来也按原样恢复完好。
 

特产在线微信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