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特产在线
首页 >> 新闻中心 >> 旅游资讯
山西小煤矿全部关闭 煤老板手握亿万资金谋转型
发布日期:2011-07-06 09:06:23 来源: 人民日报 编辑:tczx 浏览次数:(6513446)

  部分“煤老板”转型种地,因为农业技术、管理等门槛较低;部分“煤老板”把从煤矿中退出来的资金,投向消费类、服务类等三产行业,挖掘山西有潜力、有价值的品牌、文化和旅游资源;还有“煤老板”转战内蒙古、新疆等地继续经营煤炭生意。

  日前山西省宣布:截至5月25日,全省不达标矿井全部关闭,30万吨/年以下小煤矿全部被淘汰,这标志着山西告别“小煤窑”挺进“大矿时代”。一个曾经声噪一时的“群体”退居幕后,逐渐淡出煤炭生产一线。

  这就是以经营小煤矿为生财之道的“煤老板”,曾经是奢侈品的追捧者、炫富的代名词。这些“煤老板”手握着亿万资金,不挖煤了去做什么?这一直是社会高度的关注焦点。政府又该如何合理引导这笔民间资本的流向,让它们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一些曾经的“煤老板”。

  看好农业、对农村有感情,“煤老板”转投农业探索新农村建设

  吴拥军,山西天源商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经是地道的“煤老板”。2006年,山西实施中小煤矿关闭、转型政策,在煤矿挖到“第一桶金”的吴拥军思前想后,煤不可能永远挖不尽,他决定退出煤矿,转投他业。

  作为土生土长的晋源人,吴拥军对晋祠大米并不陌生。吴拥军将其看成能下“金蛋”的鸡,回到老家王郭村干起了种大米、卖大米的行当。2006年起,吴拥军发展1000亩的晋祠水稻品牌展示基地,目前已是收获颇丰。

  吴拥军坦言,较“挖煤”而言,种大米的利润要低得多,有点不够“塞牙缝”的感觉。去种地,吴拥军还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看好这个产业;二是有感情因素。为此,吴拥军投资100多万元为村民建成了村外环路。为60岁以上老人按月发放100元补助;为全体村民缴纳医疗保险;为村里考上大学的孩子提供补贴。

  最近,吴拥军转型转出了新想法,在自己老家探索农村建设新模式。最重要的举措就是,拿出天源公司不少于70%的股份平分至每位村民,让公司利益与全村村民利益“结实”地捆绑在一起,预计在2012年底以前完成改制,也是想通过这种利益共享探索农村公司合作发展的新模式。

  记者调查过程中发现,“煤老板”改去种田已成转型路径之一,有相当数量的“煤老板”转做农业,养鸭子、建农业园区、种核桃……这其中不乏成功案例。而究其原因,农业相对其他产业,技术、管理等门槛较低,相对适合“煤老板”转型。

  但“煤老板”转型“种地”也面临诸多挑战:生产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利润率低,很难满足他们的胃口;而传统农业没出路,新的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的技术、管理门槛大幅提升……这都对改行“种地”的“煤老板”提出新要求。

  改行做白酒和旅游,重点挖掘山西有潜力的品牌、文化资源

  汾酒——山西享誉全国的硬牌子,曾经是白酒行当的龙头之一。如今却是另一番光景:2009年五粮液集团销售收入350亿元、茅台集团销售收入122亿元,而年产5万吨、销售收入37亿元的汾酒集团确实相形见绌。有关专家认为,投资不足也是汾酒发展滞后重要的原因之一。

  而手握重金、亟待找出路的“煤老板”与汾酒集团一拍即合。中阳县的前“煤老板”白卫国牵头组建的中汾酒业投资有限公司,准备投资50亿元,在汾阳市杏花村,打造一个5平方公里的“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建成后汾酒产量将增长至目前的3倍,产值将达100亿元。这50亿元资金的来源就是当地煤焦行业的30个老板。

  问及投资汾酒的原因,参与者表示,一是看好汾酒这个金字招牌和过硬的酿酒技术;二是看好白酒市场的潜力和白酒产业的发展前景。而模式就是“煤老板们出银子,汾酒集团出品牌技术、托管经营”。

  在转型路上先走一步的三佳煤化有限公司,出资4个多亿开发绵山,先后在景区建立10多个特色文化展馆,展示景区文物数千件。如今绵山景区已形成14大游览区、15条游览线路、350余个景点的国家4A级景区。

  记者调查发现搞旅游的煤老板不在少数,芦芽山、石楼旅游项目、雁门关风景区,都可以寻到“煤老板”出资的身影。这些“煤老板”把从煤矿中退出来的资金,投向消费类、服务类等三产行业,重点挖掘一些山西有潜力、有价值的品牌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这些产业投资强度较大、投资周期长、回收成本时间长,与煤炭生产日进斗金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但多属国家扶植的朝阳产业,让他们觉得很有奔头。

  转战内蒙古、新疆继续做煤炭贩卖经营,很多创业基金也现“煤老板”身影

  在调查中发现,一些“煤老板”也做起了汽车制造、LED等技术型产业,但为数不多。不少“煤老板”在山西退出后,转战内蒙古、新疆等地继续搞煤炭生意,而这其中以搞煤炭的贩卖经营居多,真正搞煤炭一线生产的并不多。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煤老板”介绍,一方面在新地方开矿挖煤,需要很深的人脉关系;一方面煤炭资源整合将在全国推开,可“钻”的空间越来越小,就算有也早被别人占上了。他坦言,换个地方打枪并不容易。

  被问及怎么不去做煤炭以外的行业,“煤老板”大多出于两方面考虑:只熟悉煤炭这个老本行,对高新等其他产业不懂、怕把自己的身家栽进去;很多产业利润率低、周期又长。

  该把“煤老板”的亿万资金往哪引,一直是各界关注热点之一。山西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产业促进政策,针对民间资本投资遇到的准入障碍和土地、环评、资金、审批、信息等“瓶颈”对症下药,开设网上“民间投资平台”,定期召开投资项目推介洽谈会,引导和服务民间资本进入鼓励类投资领域。

  专家认为,政府应该在投资环境、人才引进、制度革新等方面多下些功夫,提高“煤老板”转型的成功率,将会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山西省转型综改试验区方案座谈会上,与会的专家也对如何盘活“煤老板”的资金表达相当的关注。一位专家介绍,在创业投资基金的试点省份,很多的创业基金都出现了“煤老板”投资的身影,这也许会成为“煤老板”资金的一个新流向。

特产在线微信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