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特产在线
首页 >> 新闻中心 >> 旅游资讯
许多企业“被”参展 中国旅展为什么普遍是鸡肋?
发布日期:2011-06-15 11:58:38 来源: 南方日报 编辑:tczx 浏览次数:(6449409)

    张伟强 广东商学院旅游规划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

    金成珍 韩国旅游局广州办事处次长

    邹佩怡 南湖国旅·西部假期出境旅游中心日韩部经理

    ●本期主持人

    蔡华锋 南方日报记者

    ●本期话题

    日前,第24届韩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在首尔展开,来自世界各地的采购商以及参展商汇聚一堂,广东广之旅、南湖国旅两家大型旅游企业也受邀参加,并与韩国旅游业界展开更为深入的B2B洽谈。记者现场了解到,包括参与这次旅游展会的旅游企业、韩国各地旅游局,纷纷表示出对展会流程安排的满意,不仅有单独的推介会,还有一对一的B2B洽谈。

    反观我们中国,每年国内大大小小的旅游展会数不胜数,除了名称各不相同外,“卖”的都是一样的“菜”,规模越来越大,涉及的上下游产业链越来越广,每一个展会都成了一个特卖场,人声鼎沸。为什么同样展现出繁华场面的旅游展会,在国内举办会让人觉得是鸡肋,而在国外举办却得到众多企业的积极参与?今天,我们将与专业、业界人士聚在一起,探讨这个让旅游业头痛的问题。

    许多企业“被”参展

    主持人:从媒体的报道到业内人士的评说,为什么国内这些展会,往往总会给旅游业界留下不好的印象?

    邹佩怡:中国的展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人太多,上个星期香港也有旅游展,但得益于管理上的严格,使得专业日时基本上没有非业界人士,买家与卖家可以有效交流。而在大陆,由于市民都知道现场可能会有各种礼物或优惠,纷纷想方设法涌进会场,而主办方在管理上往往没有有效的机制。

    张伟强:许多企业是“被”参展。旅游是有强烈区域特性的,并不是所有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旅游景区等旅游吸引物都具有世界级影响力。旅游经营企业同样也是这样。事实上,我国大多数旅游景区属于区域性旅游吸引物,一旦跨出“区域”,其旅游吸引力几乎成指数级衰减,其营销效果可想而之。吆喝了一场,结果是只赚到吆喝,甚至还要倒贴“茶水钱”。一而再,再而三,旅游业界自然就会产生“疲劳”,自然就会权衡利益而选择“随波逐流”。

    国内旅游展更像个大卖场

    主持人:你认为国内旅游展会受人诟病的症结在哪里?

    邹佩怡:不敢说一定是管理问题,但是大量的人流无疑是问题之一。人流量大,造成管理上的无序,秩序问题不容忽视。

    金成珍:说白了中国的旅游展会,就是一个大集市或者一个大卖场,国外一般都会有B2B的内容以及行程考察等,这些在中国一些展会上是有的,但是由于非强制性或者考察的内容不具有明显的吸引力,参加的采购商并不多。

    张伟强:我想还是要回到原点来分析,商品交易会或者商贸展览其实质就是传统的集市贸易商品交易模式的“现代化版本”。目前国内旅游展大多是按照商贸展的办展思路或模式设计办展的,殊不知旅游产品或旅游商品它不是“物化”的产品,二是包含有服务的属性。因此,必须面对面沟通才有可能达到旅游者、旅游经营者、旅游服务者三方共赢的和谐局面。由于国内旅游展大多缺失了“旅游服务”,尤其如何提供优质“旅游服务”的环节,自然就会让参展商“潇洒走一回”。

    国内外办展宗旨不同

    主持人:国内的旅游展与国外的旅游展,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似乎国内的旅游展会更强调规模,热热闹闹,而国外的旅游展,更强调B2B的洽谈,更强调对参展方与当地百姓的互动,这是认识的差异还是本身展会的宗旨不同?

    邹佩怡:宗旨不能说不同,但是肯定有差异。国外的旅游展会上不会出现旅行社报名这样的现象,但一直以来,广东的旅游展会都可以现场收客,而市民也习惯了现场报名可以有优惠。目前看来,这种模式很难改变。

    金成珍:专业性上有差异。从组织上来说,有很大的差别,韩国等境外的旅游展会,准入门槛很高,虽然规模不一定很大,但是专业性更强,参与者获得的价值往往非常大。而且国外的展会强调专业日与公众日的严格区分,我们常常也不明白,为什么在中国这一点要区分开来会那么难。

    张伟强:事实上国外旅游展之所以不同于国内旅游展,首先是办展的宗旨不同,国外旅游展的办展宗旨是为国民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而不是单一地强调如何把旅游产品“卖”出去,甚至折价“卖”出去。由于强调“旅游服务”,国外旅游展就起到了真正的“桥梁”作用,旅游经营者、旅游服务者就会坐下来面对面沟通交流,即开展B2B的洽谈。尤其是遇到文化背景不同的国家,各自的旅游经营者或旅游服务者,更加会珍惜“旅游展”这个平台,更加愿意展开B2B的洽谈,以期达到双赢,甚至多赢。

    希望能够加上B2B的形式

    主持人:在现在资讯如此发达,尤其是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您认为一场旅游展会应该怎么样办下去?

    邹佩怡:管理上要跟得上,香港也没有B2B的形式,但是秩序就很好。另外,香港还有一种特别的形式作为B2B的补充,那就是开说明会,这些说明会也能够有效地实现业内之间的交流,并且是由主办方主持召开的。

    金成珍:希望中国的展会一定要有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要从展会的效果来衡量展会的元素设置,通过反推,让展会更有吸引力,并且希望中国的展会,多从境外商家的角度上来看,设置更多的特色考察项目,虽然中国现在是买方市场,但是旅游交流是双向互动的,也会有很多韩国业界、市民需要更多关于中国旅游的信息。

    张伟强:旅游毕竟是人与人之间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面对面交流可以增加信任感、亲切感,从而影响旅游消费行为。网络的可视对话虽然也可以面对面交流,但并不能完全解决信任感和亲切感的全部。可以预见,未来旅游营销的模式、旅游展会、旅游电子商务将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不断演进发展,谁也不可能完全替代谁而一“展”独大。

    ■微议会

    在与专家、业界讨论这个话题的同时,“南方日报商旅周刊”新浪官方微博(http://weibo.com/nanfangtravelweekly)也在关注此事,不少博友也通过微博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以下是博友们的讨论。

    武旭峰:广州旅游展及国内许多类似的博览会,因几十年一贯制,缺少创新,早已让人乏味。过去还有同行聚会的功能,现因太多太滥,资讯又很方便,作用也已淡化。现在主办者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停办、少办。等到的确有新思路、新用途的时候再办。有一个国内“旅游节”最大的亮点,就是停办!

    谭旅游-微博品从化:同时又是各级欺骗各自上级和主协承参四方自欺的机会,于是旅游会展成了大家说得清又不想说清的纠结。类似于“国王的新衣”。

    黑仔阿义:广州是客源地,不是目的地,本地或外地的企业或景区已经自觉向广东的企业进行推销,所以不太存在缺买家或卖家的情况,加上企业其实不喜欢将交易摆上台面,要合作签约什么的,都是私下完成的,所以旅游交易会首先已经没有了交易这个概念。只剩展览的目的,但你看看进场的人群,就知道连这个目的也没达到。

    剑游天义:犹如军阀割据,各自为战,没有实现真正的互联与互动,没有真正了解游客心理。得个造势,得个搞。行业主管部门应放下身段,行业主营部门别一味向钱看。

    郭集先:定位方向缺失,个人觉得要控制旅游企业展销的面积。

    ■结语

    主持人从这一次的讨论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实站在不同角度去看待旅游展会,对展会的褒贬不一,但是从目前讨论的结果来看,中国旅游展会确实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尤其是一味地扩大规模,而不注重展会过程的质量,这样的做法不仅仅短视,还很有可能使得最终全部变成“鸡肋”。全国旅游展会千篇一律,名称不同实际上内容相差无几,希望主办方更加注重展会的质量,办出特色吸引企业或机构参与,而不是大家都来“给面子”。

    今年9月,2011中国(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将在广州琶洲举行,这场由广东国际旅游展览会升格而成的旅游展会,规格更高,规模更大,但是能否做到效果更好,我们拭目以待。

特产在线微信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