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特产在线
首页 >> 新闻中心 >> 旅游资讯
车城十堰精彩转型:从造车到造城
发布日期:2010-07-04 23:17:11 来源: 湖北日报 编辑:tczx 浏览次数:(6555484)

 

 

    湖北日报消息 (记者 宋克顺 通讯员 王志林 王雪峰 李启东)眼下,在我国著名汽车城十堰,最热门的话题不是汽车,而是武当武术和即将举办的世界武术节。23日,当“经典湖北”采访团走进十堰时,街头彩旗飘飘,广场花团锦簇。入夜时分,车城霓虹闪烁,火树银花,浓烈喜庆的节日气氛扑面而来。

    这样的细节蕴含着这座汽车城30年间不经意的变迁。

    从一厂独大到万木争春

    30年前的十堰,是一座以制造汽车为主的大工厂,全市90%以上的人口从事汽车产业、全市90%以上的产值来自汽车产业。30年后的今天,汽车仍是这座城市当之无愧的支柱,但早已不是唯一。

    20多年前大学毕业到十堰工作、现任十堰市委党校的常永清教授感慨:“昔日的十堰只有一棵大树,现在则是万木争春。”

    他所指的“大树”便是当年的二汽东风。“万木争春”的内涵则更为丰富:

    单论汽车产业,改革开放后的东风不断发展壮大。产业链条由十堰延伸到全国,商用车产品从单一的“140”发展到重型、中型、轻型、微型全系列,并从中国走向世界。

    今年1到9月,东风商用车公司出口汽车9811辆,同比增长120%,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出口目标。未来5年,公司继续锁定“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航标。

    令人欣喜的还有,30年来,十堰地方汽车工业依托东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土八路”比肩“正规军”,成长为一片生机勃勃的汽车森林。

    市经委副主任康双成介绍:上世纪80到90年代,二汽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在80%以上,2000年以后,这一比重逐步降到了60%。今年1到9月,东风在全市工业产值中占比为47%。

    目前,十堰地方汽车工业年产值过20亿元的企业已有3家,全市汽车零配件生产能力过万种。地方企业也不再仅仅是东风的“下线”,配套东风的比重由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100%,逐步降为现在的60%。

    汽车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让十堰彻底告别了“东风打喷嚏,十堰重感冒”的局面。

    从汽车厂到再造一座汽车城

    现在的十堰汽车业界,仍然流传着一段佳话。一家民营企业,从决定上马开始,3个月建厂,两个月配人,半年内就生产出产品。

    这样的奇迹,得益于十堰深厚的汽车文化和产业底蕴,得益于当地不断培植的汽车产业造血功能。

    经历过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汽车产业长期徘徊后,十堰人认识到: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业集群,在于生产链,在于人才链,这样才能引来源源不断的资金链。

    从2003年开始,十堰大力推行国企改制,使大批汽车工业企业抛下包袱,轻装上阵,大批外流的汽车人才回流,催生了大批分工细致、门类齐全的汽车企业。

    民营资本投资的东风渝安,目前已形成年产8万辆微型车的能力,进入国内行业前四。国企改革后建立的湖北三环,生产各类中重轻专用车,年产值跨过10亿元大关。与浙江万象集团合资的通达公司,成为汽车消声器等专用零部件生产巨头。

    目前的十堰,汽车及零配件企业达200多家,拥有全国最具实力的汽车技术研究院和中国最大的汽车配件交易市场,汽车工业资产450多亿元,从业人员近20万,各类汽车年产能达30万辆,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级卡车制造中心。

    梦想,不仅仅只是一座汽车城

    让我们回到开头。即将开幕的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将有近70个国家的2000多名运动员云集武当山下。十堰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这次盛会,点燃十堰人新的梦想。

    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后,十堰正抢抓机遇,发挥大山大水大人文优势,全力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和重要支撑。

    大山: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大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区丹江口水库;大人文:除古老的道教文化外,这里还有源远流长的汉江文化,神奇的远古文化,神秘的流放文化,浓郁的民俗文化等。

    历经30年,武当山年游客去年迈过百万人次大关。而今,丹江口库区旅游规划已获批。随着火车提速,多条高速公路贯通,武当山机场项目启动,十堰旅游城的梦想已触手可及。

    十堰正成为我省继宜昌之后的第二座水电城。十堰共有131A

特产在线微信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