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特产在线
首页 >> 新闻中心 >> 旅游资讯
北京天坛坛门被民居占用 空调室外机挂在古墙上
发布日期:2017-02-16 16:56:06 来源: 法制晚报 编辑:winlive 浏览次数:(5177513)

  

  泰元门北侧紧贴着一排低矮的砖房,几道线缆从上空穿过

  

  泰元门的门洞内还剩下两户人家,公园称对方持有房产证

  

  广利门的墙皮大面积脱落,形成的反差好似一张地图

  年久失修、外表破旧……这似乎与身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天坛并不匹配。近日,《法制晚报》记者探访发现,天坛的重要文物遗存、两座有487年历史的坛门——泰元门和广利门,因长年缺乏修缮,古建筑外表残旧不堪,门洞长年被民居和库房占用,与天坛其他的古建筑保护现状形成鲜明对比。

  今天上午,天坛公园文物科工作人员称,泰元门现在还被两户人家占用,不清楚何时能开始修缮。园方刚刚将广利门收回,已经报批准备修缮,但估计今年不会动工。

  保存现状 泰元门被民居占用 脊兽多已无存

  从天坛公园南门进入,前行十余米后东行至路尽头,矗立着一座被封死的门楼,天坛公园的平面图显示其为“泰元门”。这是一座东西向的侧门,由于最初的门洞被封,游人只能看到泰元门的西面,以及红墙上三个券门的轮廓。想一睹泰元门东侧,须绕道公园外,而那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因贴着古墙修建了一座小砖院,让泰元门的东面难以实施修缮。东墙看上去残破不堪,门楼坡顶的瓦砾间长出荒草,脊兽(殿宇屋顶的一种装饰性建筑构件)多已无存,脱落的红墙皮好像一处处伤疤,明代青砖及其戳记(记录烧至年代和制作人的印记)裸露在外。古墙上不乏架电线打的铁钉,空调室外机就挂在古墙上。

  门洞被小院里的建筑封堵,三个门洞有两个被改造成了民居。这座小院门上挂着铁牌“天坛东路49号院”,院内居住着三两户人家,看到有人拍照并未进行阻拦,但也不愿多谈。

  2006年出版的《北京志·世界文化遗产卷·天坛志》记载,天坛南部圜丘坛有四座天门(坛门),分列于祭坛的东南西北,东为泰元门,南为昭亨门,西为广利门,北为成贞门,取意《易·乾》中“乾,元亨利贞”。四门皆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泰元门为圜丘东天门,在圜丘东南一里许,明隆庆元年(1567年)归于沉寂、长期闲置。1977年,天坛公园管理处将之封闭,三孔拱券皆成为民居。

  据史志记载,泰元门的门洞成为居所,至少已有40年。《天坛志》记载,由于历史原因,天坛多处古建被外单位占用或租用。古建筑长期被占他用,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均无从体现,文物资源被极大的浪费。

  广利门墙皮脱落 门洞曾辟为鸡舍

  相比泰元门,天坛的西天门广利门更为隐秘,普通游客很难发现。这座同样是三间券洞式的砖砌门楼,规制与泰元门相当,也是年久失修。

  广利门西侧是一家单位,因此只能看到坛门东、西、北三面,脱落的墙皮形成深浅反差,好像地图一般。三座门洞同样被封,镶着铁皮门窗。斗拱上的彩绘黯然失色,绿色琉璃瓦多有遗失,瓦砾缝隙间布满茅草。

  碰巧一位70岁左右的老人经过,他对记者说,广利门门洞曾被用做库房,堆放一些杂物,前几年才给腾空。这座门虽然在天坛办公区内,但却年久失修,这里并不对游人开放,但还是经常有文物爱好者进来拍照。

  《天坛志》记载,广利门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即已封闭。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三孔券门被辟为鸡舍,后改为库房。

  记者注意到,在泰元门的斗拱(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承重结构)还安装有防鸟网,但在广利门并未见到同样的保护措施。

  记者调查 文物局有图记录 门楼在保护范围

  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吴晓平,曾多次对这两处年久失修的门楼进行踏勘。他介绍说,圜丘坛位于天坛公园的南侧,是明清皇帝祭天的场所,圜丘坛才是名副其实的天坛,而祈年殿实为祈谷之所。

  他认为,泰元和广利两座坛门是圜丘坛的重要文物,公园游览图均有标注。两座坛门长期缺乏修缮,暴露出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完整性。“泰元门门洞有人居住不容易修缮,广利门位于天坛公园内,实在不应如此荒废下去。”吴晓平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九条规定: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及其环境的活动。对已有的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应当限期治理。

  记者在北京市文物局网站下载的《天坛保护范围图》当中看到,泰元门和广利门均位于天坛的保护范围之内。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天坛公园对古建筑的收回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天坛提出“恢复历史风貌,再现古坛神韵”。天坛北部清理了大量的非景观建筑,迁出驻园单位,并将占用的古建筑腾出。

  1997年开始,天坛公园着手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经过保护修缮及拆迁,天坛基本恢复旧有风貌。1998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天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2年北京市政府设立“3.3亿文物抢险修缮计划”,将天坛神乐署列名其间。这座明清皇家祭天大典乐舞管理机构,在历经百余年的破坏后,陆续迁出署内所有居民,开始重建工程,到2004年9月20日神乐署重建完工。

  公园回应 园方收回广利门 已报批准备修缮

  今天上午,记者致电天坛公园文物科。一名男工作人员回应说,泰元门三个门洞,曾经有三家住户,现还剩两家,他们持有房产证,还说不好何时能解决其修缮问题。

  该工作人员说,广利门不在公园开放范围内,曾被园林机械厂占用,公园刚刚将广利门收回。但广利门的西侧还是挨着一所学校,该门楼年久失修,确实需要大修,他们刚刚还就此问题和东城文委交涉,已经进行修缮报批,但估计今年不会动工。

  历史背景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冬至祭天的场所,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名天地坛,嘉靖十三年(1534年)改称天坛,以后曾多次修缮和重建。

  垣墙两重,分内、外坛。南部的圜丘坛四面有四座三间券洞式砖砌门楼,东门名泰元门、南门名昭亨门、西门名广利门、北门名成贞门。

  1948年冬,国民党军队将外坛南垣拆除,用于修建临时小型飞机跑道,因此内坛南门昭亨门暴露坛外,今作为天坛南门。

  1949年以后,天坛进行过多次修缮和大规模绿化,1957年公布为北京市古建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宏伟壮丽,风格独特,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特产在线微信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