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特产在线
首页 >> 新闻中心 >> 旅游资讯
武汉中山公园老门柱“失踪” 施工被拆拟原址复建
发布日期:2013-01-30 11:34:14 来源: 长江日报 编辑:tczx 浏览次数:(6449517)

白金汉宫大门为吴国柄当年设计中山公园大门提供了灵感

  地铁2号线通了,“中山公园的老门柱咋不见了?”近日,一位网友的质疑引来众多网友围观。昨日,记者踏访现场获悉,公园老门柱已在施工中被拆。

  几天前,网友bqcs123在汉网论坛发帖寻找中山公园老门柱的下落,并发布了一张上世纪30年代的公园大门照片。老照片显示,当时园门由4座尖顶、方身的石门柱组成,造型奇特,“中山”、“公园”4字阴刻于中间两个门柱上。

  此帖引发众网友关注。网友水手说:“自从中山公园大门和2号线站点出入口修好后,就没有见到老门柱的踪影。”昨日,公园方证实:曾与市民相伴近80载的公园老门柱在地铁施工中被拆除。

  记者随后联系了市地铁集团。负责中山公园站点设计施工的范经理透露:设计中山公园地铁站1号和3号出入口时,颇费思量,最终选择了最优化方案,“忍痛”拆除了这4个老门柱。目前,他们在与园方商议,计划在原址附近按原样复建。

  69岁的中山公园文史专家吕学赶告诉记者:脱胎于私家花园的中山公园,是武汉建市以后建设最早的市立公园。公园的首座大门为竹篾做的垛式单门,非常简陋,于1931年被洪水冲毁。2年后,留学英国归来的年轻工程师吴国柄设计建成这个园门。园门为西式风格,4个花岗岩门柱高约5米,端庄厚重,时尚典雅,很快成为汉口标志建筑之一。吕老称,当时的市民喜欢在大门前留影,并以此为时髦,“今天我们还能从很多老照片中一睹它当年的风采”。

  1956年,为了与对面中苏友好宫(老武汉展览馆)相“呼应”,公园在大门原址新建了“苏式”大门,原门被撤,4个门柱搬至公园大门东西两侧,作为侧门供游人进出。3年前,公园再次重建“苏式”大门。

  “既是风尚,也是美学,更有趣味,它独具魅力的‘民国范儿’令人怀念和追忆!”老园门的消失令众多网友伤感,也让著名古建专家张良皋惋惜:作为武汉首家公园,老门柱不仅是中山公园从私家园林转身为近代城市公园的标志,也承载了几代武汉人的记忆,要是保留下来该多好啊!

  设计者回忆录披露 园门脱胎于英国皇宫

  “中山公园老大门,模样就是英国白金汉宫的宫门。”有中山公园人文历史“活字典”之称的吕学赶向记者透露,晚年的吴国柄虽在台湾,却对当年在汉留下的这件作品念念不忘,他曾在回忆录《江山万里行》中回忆:大门系当年的汉口“鸦片大王”赵典之捐赠,根据英国贝肯汉姆皇宫(即白金汉宫)设计,只是规模要小得多。

  吴国柄为湖北建始人,曾担任汉口市长,其弟是曾任民国汉口特别市市长的吴国桢。1920年吴国柄考上湖北官费留学英国,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北伐”战争后,李宗仁在《武汉日报》发表演讲,倡议建设新湖北、新武汉。吴国柄毛遂自荐,后任汉口市政府参事兼工程主任,主持汉口市政建设,先后完成创建中山公园、改建省政府大楼、修筑沿江马路、码头及下水道、构筑堤防等大型工程,为武汉市政建设做出了贡献。张学良曾赠马嘉奖,并以“国柄”二字为汉口路命名。1987年,吴国柄病逝于台湾,享年89岁。

  吕老介绍说,按当年公园建设计划书的要求,大门的建造方案要向社会公开征集,总的要求是“美丽壮观,华而不奢,优雅”。1933年,公园大门建成后,门前有大型椭圆形花坛,后有大型装饰灯饰,非常新潮。除了老大门,公园内的张公亭和四顾轩等西式园林风格景点,也出自吴国柄之手。

特产在线微信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