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特产在线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资讯
陕西延川县杨家圪台镇一处民心工程为何变味?
发布日期:2011-08-22 18:03:15 来源: 陕西日报 编辑:tczx 浏览次数:(6553085)

  “以工代赈异地扶贫搬迁工程”是国家解决农村贫困群众住房问题、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一项民生工程,为此,国家有关部门每年都会投入大量专项资金予以补助。然而,延川县杨家圪台镇一处以工代赈移民搬迁工程,不仅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而且竟然建在了201省道上,村民们整日为安全问题担惊受怕。 

  8月11日,记者来到延川县杨家圪台镇,沿着渭南至清涧的201省道,很快就看到一排横在弯道处的双层建筑,这正是杨家圪台镇移民搬迁新村。正如村民所言,这个移民搬迁新村就建在省道旁,各家各户的门外就是柏油路面。据了解,早在2007年,该镇的李家圪台村和陈家塬村就被列入了国家以工代赈范围。后经有关部门批准,两村先后得到了126万元专项经费,再加上村民自筹的100余万元,于2008年,建了移民搬迁新村,总计55户。 

  走访中,有村民告诉记者,这个关乎两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从一开始就问题不断。由于工程中土方作业的“缺斤少两”,原本距公路不少于10米的工程选址,最后竟然挤上了在建的201省道。当时,公路施工方多次进行阻挡,有关部门也派人指出,这是违反国家公路法规的行为。可后来不知何故,移民新村还是挤着省道建了起来。如今,移民新村两端的公路上都设置了减速带和限速标志,但对夜间通行的各种大货车根本不起作用。加之移民新村地处公路弯道,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从陈家塬村搬迁至移民新村的冯万水告诉记者,除了上述问题外,让村民们烦心的还有房屋质量问题。冯万水说,他家有5口人,除了国家给补贴的2万元外,家里还凑了2万多元,才在移民新村购买了一间两层的新房。可谁料想,自打搬进来后,他家的房子就一直漏雨,每逢雨天,家里就要遭殃,不仅二层的屋顶漏水,就连一层也会从墙壁往屋里冒水。在整个移民搬迁新村中,凡是临街的两层建筑,几乎家家都存在着漏水问题。而且,房屋裂缝、地基下陷等情况也随处可见,有些裂缝甚至可以插入手掌……为此,村民们不断向当地镇政府反映,镇政府也让私人施工队进行了维修,可根本不起任何作用,原先漏水的地方照漏不误,墙上的裂缝用水泥抹上后,又继续开裂,这哪里是什么“民生工程”,简直就是“坑人工程”嘛! 

  就村民反映的问题,记者随后来到数百米外的镇政府办公大楼采访。当记者拨通镇党委书记冯光明的电话后,冯书记先是说自己有病不在单位,后听到记者是来采访移民新村存在的问题时,他竟然激动地说:“村民就掏那么点钱,还想住什么样的房子?当初,镇上移民搬迁采取的是自愿政策,村民愿意住就来住,不愿意住就搬走。房子漏水,应该找施工队去维修,找你们记者干吗?有本事你们记者去给村民解决问题去!”记者又继续询问:“移民搬迁工程为何挤占省道?”这位冯书记很不耐烦地说:“镇上的移民项目规划在前,修公路在后。”随即,就“啪”一声挂掉了电话。 

  记者从延川县城乡建设局了解到,近几年来,该县所有的移民搬迁项目均由县扶贫部门管理,乡镇一级政府具体组织实施,城建部门并未参与审核制定相关规划、建审手续。直至近期,该县才开始陆续对一些重点镇进行统一规划。至于杨家圪台镇的整体规划方案,至今尚未通过审批,因此,该镇的移民搬迁工程自然没有规划手续,也就不存在规划法规与公路法规冲突的情况。 

  对此,《国家公路法》第五十六条明确规定:除公路防护、养护需要以外,禁止在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内修建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此外,国家“公路管理条例”中规定,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范围从公路边沟外缘起,国道不少于20米、省道不少于15米、县道不少于10米、乡道不少于5米。显然,延川县杨家圪台镇这个“民生工程”,已经违反了国家有关法规,不仅存在着严重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甚至面临被拆除的厄运。 

  那么,到底是何原因,导致这个“民生工程”出现了严重问题,令国家扶持民生项目的政策和资金都面临严重的风险呢?本报将继续予以关注。

特产在线微信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