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特产在线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资讯
让GNH重于GDP是干部政绩考核的一个突破
发布日期:2010-11-21 20:39:05 来源: 红网 编辑:zyf 浏览次数:(6550454)

河南平顶山市制定了包括5大类、16项的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指标体系,将“幸福指数”作为干部考核的主要依据,百姓不幸福干部摘“乌纱帽”。(2010年11月20日《大何报》)

  将“幸福指数”引入经济社会发展领域里,最早的是南亚小国不丹国王。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不丹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追求GNH最大化是政府至高无上的发展目标。实践的结果是在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的不丹,人民生活得很幸福。据英国学者怀特对世界各国”幸福指数”的量化,不丹在178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八,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GDP高的国家都在其后。如今,“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幸福指数”风靡全球。

  平顶山市率先将“幸福指数”作为干部考核的主要依据,让GNH远远重于GDP,这是对单纯追求GDP发展模式的挑战,也是干部政绩考核的一个突破。

  确立民生福祉导向,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普遍遇到的矛盾。为什么经济发展了,老百姓还有抱怨?问题就在于,一些干部不善于把工作和老百姓的实际利益联系起来,没有把发展的成效,实实在在地体现在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提升上。“幸福指数”作为挂在群众脸上的“指数”,一方面,它可监控经济社会运行态势;另一方面,它可了解民众的生活满意度。把“幸福指数”作为社会发展目标,可以促使经济持续发展与群众利益保护的有机结合。政府机关自觉坚持用“幸福指数”表征幸福感,用GNH取代GDP,无疑是老百姓的最大福祉。

  遏制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有利于端正政府工作指导思想。构成群众“幸福指数”的因素有很多,一般认为,健康生活、工作保障、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生活满意、未来信心等是主要因素。而一些专家学者调查研究表明,社会环境、工作保障和生活环境等成为目前群众“幸福指数”的弱点,尤其是社会环境幸福感是最低的指标。从群众对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促进社会公平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启盼中,不难看出政府官员头脑中顽固不化的“GDP至上”观念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为了追求GDP而不顾一切,不惜民生代价,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花样百出,劳民伤财,尤其是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肆意破坏,强拆民房,暴征耕地,已令老百姓深恶痛绝,叫苦不迭。而将“幸福指数”纳入经济发展,百姓不幸福干部摘“乌纱帽”,无疑会进一步强化民生是第一要务的执政理念。

  营造和谐景象,有利于推进社会健康发展。“十一五”期间,平顶山市注重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逐步改变了因煤而引起的负面形象,坚持“生态建市、产业立市、文化强市、和谐兴市”,坚持保持增长与优化结构并重、力促发展与改善民生统一,在全省率先建立全民医保、农村低保和临时救助制度;率先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街道、县(区)活动;率先实行了工伤保险市级统筹等。平顶山市由污染较重的工业城市向山水园林城市“华丽转身”的事实说明,GDP不等于幸福,真正的幸福来自“国民幸福总值”目标。GNH取代GDP的时机到了。

  社会发展的目标之所以应该是提高GNH,而不是提高GDP,这是因为我们已经品尝而且还将继续品尝着单纯追求“国民生产总值”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工作压力、犯罪增多、失业威胁、社会冲突、人际疏离等诸多“不幸福”苦果,我们在为建设辉煌成就而欢喜鼓舞的同时又不得不为付出的巨大代价而深感痛苦,应该幡然省悟了。

  百姓不幸福,干部摘“乌纱”,用“国民幸福总值”保证官员执政为民会更靠谱、更可靠。

特产在线微信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