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特产在线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资讯
四川崇州:新模式推动现代农业走向高端
发布日期:2010-10-10 09:21:54 来源: 三农在线 编辑:tczx 浏览次数:(6525468)

  初秋的成都平原,瓜果飘香、稻穗金黄。在四川省崇州市桤泉乡,一座座设施农业大棚里,“喝”牛奶长大、用生态方法灭虫的新鲜有机蔬菜逗人喜爱;生态养鱼池里鱼儿戏水;养猪场内的猪受到最严格的卫生保护……这里的优质农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井源”。与这些优质农产品相配套的“乐活新农村”吸引着游人前来一探究竟。

  如何帮助规模经营基地提升产品的档次和质量?怎样让业主与农民之间实现利益有效联结?能否推动整个区域内现代农业走向高端?近年来,崇州市在推动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过程中面对着这一系列问题,探索出了现代农业“1+3”模式,即“一个公共营销品牌+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在这一模式下,这里的农产品高调步入高端市场。

  公共品牌让优质农产品抱团闯市场

  在位于崇州市三元街的崇州文井源品牌推广有限责任公司专卖店里,记者看到,有机蔬菜、健康猪肉、富硒大米、山林鸡蛋等各种有机食品琳琅满目,店门口处的文井源生产基地模型还再现了这些优质农产品生产的环境和场景。“文井源”在成都城区和崇州市设了10余家专卖店,尽管店里的各种农产品比市场普遍高出2~3倍,可依然门庭若市。店内销售员告诉记者,节假日时,销量能达到上万元。

  “文井源”正是崇州市为本市高端农产品搭建的公共品牌,该品牌可供农产品生产企业或农户免费使用,唯一的条件则是必须达到“文井源”的“准入”标准。

  目前“文井源”有粮、油、生猪、禽蛋和蔬菜五大类农产品,每一种产品标准均达到或高于国家有机食品标准,每一种产品可以追溯整个生产环节的详细信息。而且“文井源”产品全部采用专卖连锁经营,开展直销配送和超市配送。

  崇州市农发局有关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文井源’产品实行会员制,会员可以到‘文井源’基地去体验健康、快乐、环保、可持续的‘乐活’农业。我们倡导的‘乐活’新农村既包括农业生产基地、农民新居、村容村貌、还有产业发展,是围绕着有机生态农业全链条建设的新农村。我们借此实现了一三产业的互动发展,给新农村建设增加了更深的内涵。”

  作为崇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文井源”公共品牌建设旨在整合全市农产品资源,并通过品牌打造,带动和促进区域内农产品不断走向高端,并倡导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典范,从而实现一、三产业互动发展。

  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文井源”品牌的价值已经大幅提升。然而这样一个综合性农产品公共品牌又是依靠什么打造和壮大的呢?

  在高端品牌背后,是崇州市以专家大院为核心的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机制,以农业劳务、农业机具、农业基地管理专业化服务为核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和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为核心的农民利益联结机制,这三大机制在帮助广大业主提高现代农业生产能力的同时兼顾保障农民利益,解决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中最急需、最急迫的关键问题,增强了崇州农产品的整体品牌实力。   农业科技推广机制打造科技“集散地”

 

  在“文井源”基地旁边,是一座古香古色的安静庭院,在农忙时节这里又是最热闹的一处地方,这就是2008年成立的“崇州农业科技专家大院”。

  与其他一些地方的专家大院不同的是,崇州市专家大院采用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由财政投入科技资金,用于公益性科技推广应用,如测土配方施肥、实用技术培训及公共科技平台建设等;同时依托技术支撑单位,运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开展“订单”项目。该院还探索出了专家、企业和农民利益的有效联结机制,让专家、企业实现“双赢”。以富硒米生产技术为例,四川省农科院水稻专家团队为崇州市国家粮食储备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新品种、新技术、生产方案修订、种植咨询和现场指导等,完成约定内容后,企业每销售1斤大米,提取0.03元给予专家,提取0.02元给予专家大院,作为科技服务和新项目开发费用。

  两年多以来,专家大院先后为崇州市引进中试农作物新品种168个,中试熟化新品种40个,引进示范推广农牧业等新技术20多项,推出高端农产品100余个,带动种植果蔬1万多亩、推广富硒水稻种植6000亩、水稻机播秧3000多亩、辣椒秋延栽培技术3500亩、推广红提避雨栽培700亩,同时开展技术培训10次共547人次,建成蔬菜育苗中心、标准化蔬菜大棚1060亩。

  今后,崇州市还将依靠农、科、教互动发展模式,将专家大院打造成成都乃至四川省的现代农业科技“集散地”。 

  社会化服务机制让生产省时省力

  文井现代农业基地管理有限公司、三官农机服务公司、三官农业劳务合作社……走进江源镇崇福村,村委会门口几块大牌子特别醒目。“多亏有农业基地管理公司,我们只管安心投资,什么都不操心了!”基地业主——明绿农业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明绿农业公司尝到的“甜头”只是崇州市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成都市不断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这“三个集中”,尤其是灾后重建农民集中居住后,腾出了大片土地,农业发展基地化、集约化、园区化进程越来越快。针对随之出现的土地规模经营业主、企业遇到的“三难”(招工难、用工难、管工难)、“三缺”(缺技术、缺农机、缺管理),土地流转农民的“三无”(无技术、无组织、无活干)等新情况、新问题,崇州市大胆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农业劳务、农业机具、农业基地管理等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先后组建了多个农业劳务合作社,专门提供农业劳动力用工服务;组建了大地农业服务公司、三官农机服务公司等,提供农业机具专业化服务;同时引进了文井现代农业基地管理公司,形成了农业基地一条龙服务的“酒店管理”模式。

  据悉,目前崇州市已有30多家土地规模经营业主、企业与各农业劳务合作社签订了农业劳务服务协议,协议用工520多人,社员年稳定务工在220天以上,人均年务工收入达8000多元;农机专业服务公司已拥有农机具26台(套),农机机手人均年收入1.8万元以上,实现农机专业服务收入8.72万元;接受“酒店式管理”的基地也达到了1200亩,服务总收入60万元,为企业和业主减少生产性支出28万元。

  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崇州市跟全国其他农业大市一样面临着既要保证农产品供给又要实现增收的双重任务。但现实中种粮比较效益低却防碍着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企业也不愿意介入粮食种植。参加了土地合作社的崇州农民对此却不再有顾虑了。

  在崇州市农发局的引导下,桤泉镇生建村22户农户自愿以124.97亩承包地入股,隆兴镇杨柳村30户农户自愿以95.57亩承包地入股,分别组建了怡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社和杨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社,采取“龙头企业+土地合作社”的经营模式,与粮食储备公司签订优质大米种植收购协议,在该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实施粮食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

  杨柳土地合作社股东、隆兴镇梨坝村农妇高艳春对记者说:“以前土地流转出去,一签就是很多年,中途想收回很麻烦,如果不流转,又担心家里的老人种不好地,所以种的都是懒庄稼。现在合作社有能人来种田,我们就不担心了。我和老公在外面打工,每月还能挣四五千元。”

  合作社对入股土地面积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测、确权颁证的面积为依据,每0.01亩为1股,入股期限初定为1年,年终在提取10%公积金和风险基金后再按股分红。为了提高生产经营能力,两社均聘请能人管理业务,怡顺合作社聘请崇州市国家粮食储备有限公司的技术员杨福明为经理,杨柳合作社则聘请隆兴镇农技站的技术员周维松为经理,分别制定了“水稻+食用菌+榨菜”和“水稻+食用菌+小麦育种”的种植模式。

  而对崇州市整个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来说,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不仅维护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益,探索推进粮食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新模式,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有效解决了土地流转经营地租偏高和规模经营企业(业主)经营难的问题,从而激活了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成功实现了农民土地从资源到资本的转化。

特产在线微信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