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特产在线
首页 >> 新闻中心 >> 保健资讯
民营医院迷上“卖拐术”
发布日期:2010-09-09 08:48:18 来源: 人民日报 编辑:tczx 浏览次数:(6526164)

    很多民营医院的投资者把办医院当成了普通生意来做,只想“赚快钱”,自毁声誉,甚至扮演“卖拐者”的角色,而政策层面又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最近,北京东大肛肠医院因虚假宣传和过度治疗被媒体曝光。在这家医院,患者连裤子都没脱,就被要求去做灌肠,不花光钱医生不会放人走。

    而在不久前,湖北武汉一家民营医院打着免费“两癌”筛查的旗号,组织大批农村妇女进行体检,医生谎称“可能癌变”,致使很多农村妇女“被手术”。

    这两家医院的丑行,不禁让人想起赵本山的小品《卖拐》。一个人的腿本来没毛病,最后竟然被“忽悠”瘸了。事实上,很多民营医院都在扮演“卖拐者”的角色。他们不是把心思用在医术上,而是用在了骗术上,不仅坑害了患者,也败坏了民营医院的声誉。

    按照市场经济理论,市场不仅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更是一只“隐形的眼”。“看不见的手”调控价格,“隐形的眼”监督信誉。正因如此,市场竞争者应格外重视声誉,否则就会被淘汰出局。市场经济的本质是诚信经济。然而,我国的很多民营医院却陷入一个悖论:一方面要靠市场生存,一方面却在自毁声誉。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从主观上说,很多民营医院的投资者对医疗规律认识不足,把办医院当成了普通生意来做,存在“赚快钱”的心理。其实,开医院不同于开饭馆,开饭馆是做生意,开医院则是做事业,二者有天壤之别。医院是一个知识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行业,也是一个“晚熟”的行业。饭馆经营好了,一两年就能收回本钱;而医院的成长周期却是按“十年”来计算的,收回成本至少需要数十年。从历史上看,协和、同仁、天坛这些“金字招牌”,哪一个不是经过了几十年的积淀呢?而那些把办医院当成做生意的投资者,并不想做“百年老店”。因此,为了快速收回成本,他们往往选择坑蒙拐骗这条“捷径”。 

    从客观上说,我国医疗领域的市场环境还不成熟,公平竞争的游戏规则尚未形成,民营医院面临着其他行业不曾遇到的强大对手。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占绝对垄断优势。无论数量、规模、设备还是人才,公立医院都占尽先机,民营医院根本无法望其项背。例如,公立医院不仅有国家财政的长期投入,而且没有税负,可谓“旱涝保收”。而民营医院的最大优惠政策就是三年免征营业税,但所得税并不免除,这和开餐馆没有太大差异。因此,民营医院的成本要比公立医院高得多。同时,民营医院还普遍面临着人才障碍。由于我国医生大多属于“单位人”,自由流动和多点执业的机制尚未建立,人力资源无法充分释放。民营医院即便不惜重金,也很难挖走高端人才。另外,民营医院在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医保定点等方面,都面临着政策歧视。在这样的生存环境里,民营医院只能走“野路子”。

    可见,我国民营医院的信誉缺失问题,既有投资者的因素,也有政策环境的因素。而要让民营医院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说,还要靠体制机制改革。只有打破束缚医疗生产力的瓶颈,制定更优惠的投资政策,创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民营医院才能走上正轨。我国现有的民营医院几乎都是营利性医院。从理论上讲,营利性医院必须纳税,也可以分红,所以投资者往往追求利润最大化;而非营利性医院不需纳税,也不能分红,所以投资者往往更注重社会效益。那么,如何才能鼓励社会资本兴办非营利性医院呢?20多年前,台湾曾制定了一条关键性的政策,就是企业家投资非营利性医院可以抵税。结果,社会资本纷纷兴办非营利性医院。很多企业家把办医院当成慈善事业来做,既树立了企业的公益形象,又享受了抵税优惠政策,一举两得。著名的长庚医院就是成功案例。

    要想让民营医院珍惜声誉,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一种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其有长远打算。因为,投资者一旦有了恒远追求,就不会轻易牺牲未来回报而换取眼前利益。否则,声誉将毫无价值,赚快钱就成了最优策略。

特产在线微信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