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特产在线
首页 >> 新闻中心 >> 保健资讯
春节“后遗症”四大症状 专家:最易找上三类人
发布日期:2011-02-13 19:35:13 来源: 北京晨报 编辑:tczx 浏览次数:(6449177)

  翘首企盼的春节七天长假转眼就成了“浮云”,生活又将步入正常的生活轨道,“整理好心情,面对新的一年”,相信不少人在开工、开学之前都曾对自己或对家人这样碎碎念。有些人小宇宙足够强大,他们能将头脑中的“频道”迅速从“快乐大本营”切换到“新闻联播”。但大多数人在这个转换过程中可能过渡得并不顺利,出现了所谓的“节后综合征”。

  “‘节后综合征’是人们在节日期间彻底放松后突然恢复到紧张繁忙的生活中后,身心产生的一种正常的应激反应,一般情况下,如果调节得当,‘节后综合征’会在一周左右消失,因此不必过于担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沈雁英教授告诉晨报记者。但她也强调,“节后综合征”不容轻视。迟迟无法回到规律的饮食、作息,抵抗力就会下降,各种疾病就会乘虚而入。

  春节“后遗症”四大症状

  睡眠紊乱

  春节长假,有大把的时间用来挥霍,熬夜有了“正当”理由,许多人通宵达旦打麻将、玩牌、看电视或泡在网上,直到凌晨才上床睡觉,搞得自己比上班还累。过度的体力和脑力付出会引发疲劳感,肌肉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得不到休息和放松,就会产生大量代谢废物。它们随血液循环到达身体各处,严重时会损害神经系统,出现睡眠紊乱,这就是许多人在长假晨昏颠倒的生活之后,想要恢复正常规律生活,反而睡不着、醒不了的原因。

  ■专家建议

  节后,每晚要尽早休息,不要再熬夜。每天做到早睡早起,起居有序,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如果晚上睡不着,可以借助读书或听些能让人放松的音乐,让心神宁静。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也有助于加速血流循环,能够解乏、安眠,水温以自身感觉烫为宜。此外,每天锻炼半小时,适度增加身体的疲劳感,同样有助于睡眠。

  脾胃失调

  吃喝是每年春节的“重头戏”。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少不了鸡鸭鱼肉这样的“硬菜”,举杯畅饮之时,也往往忘了节制,只求尽兴,有些人春节7天天天辗转大小饭局,陷入饭局“车轮战”,暴饮暴食的生活方式打破了“一日三餐”的肠胃工作节律。肠胃“累”到极限,就会罢工,消化不良、神经性厌食等症状便接踵而至,即便再诱人的美食摆在面前,也不再有食欲,仿佛对吃再也没了兴趣。

  ■专家建议

  节后应避免再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而应尽可能以粥、面汤等易消化且清淡的食物帮助肠胃慢慢恢复功能。此外,保持一日三餐的进食规律,两餐之间即便肚子饿也尽量不要吃零食。如果食欲不振,可以适当吃些健胃消食的药物或能帮助消化的山楂丸等,也可自行煮炖一些有助消解食滞的汤茶,如山楂麦芽茶。运动也可促进胃肠蠕动,让身心“动”起来,胃口也会调整到正常状态。

  旅后疲劳

  外出旅游是近几年兴起的过年新方式,行程安排过紧,旅途劳顿、睡眠不足再加上饮食不规律,打破了身体的酸碱平衡,旅行归来常会感觉很疲惫。大多数人来不及调节、休息,紧接着就投入工作,之前的疲惫感还没消除,新的压力和劳累又接踵而至,进而导致抵抗力下降。“旅后疲劳”最常出现的症状就是“上火”,一般表现为牙痛、口腔溃疡、嘴角疱疹、食欲不振等。

  ■专家建议

  旅行归来要合理安排作息,同时补充一些维生素B2,提高抵抗力,同时还能消除口腔的发炎症状。还可适当吃些碱性食物,如海带、紫菜、豆制品、乳制品、动物肝脏、新鲜蔬菜水果,这些食物都能促使血液酸度迅速降低,使体液达到弱碱性,消除疲劳感。按摩也可以很好地缓解旅行疲劳。

  节后抑郁

  7天长假自由、闲适的生活过后,重新回归正常状态难免会不适应,这种不适应如果再与新的工作和学业压力等交织在一起,就会引发心理问题。如果经过春节长假,你出现了情绪低落、精力体力差、睡眠不好、食欲差、做事犹豫不决等症状,有可能就是轻度抑郁,如果自己不能调整的话,建议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

  ■专家建议

  节后抑郁情绪一般通过自我调节就能消除。食疗就是不错的方法,比如吃些能让我们快乐、缓解压力的食品,这类食品包括香蕉、苹果、巧克力、牛奶、酸奶、豆浆等。香蕉是名副其实的“快乐食品”,它含有色氨酸和丰富的维生素B6,这些物质都是合成血清素的重要成分,而血清素具有镇痛、催眠、安神等作用。因此,吃香蕉能减少紧张、缓解压力。而色氨酸则能使人心情愉快。苹果、巧克力也能产生让人感到快乐的血清素。牛奶、酸奶、豆浆不仅有助预防骨质疏松,也会让人产生快乐感。此外,找朋友聊聊天、跟闺密逛逛街、与家人一同做家务,让工作之外的生活变得充实,也能帮助我们从抑郁情绪中走出来。

  “节后综合征”最易找上三类人

  职场压力人群

  这类人群在工作和人际上的压力较大,往往将平日工作压力、负性情绪累积起来,放假的时候再释放,让之前紧绷的神经彻底放松,以至玩乐过度。一旦重新回到紧张的工作环境中就会身心失衡:尽管身体已经不再“放假”,潜意识里依然希望舒适、惬意的状态能继续维持下去。这种状态就像紧绷过后的橡皮筋,想要恢复到节前的“弹性”,“生拉硬拽”是不可取的,这样只会让自己感觉节日后工作压力比节前还大。

  针对这类人群,沈教授建议,除了饮食、作息要恢复规律,最好掌握些调节压力的窍门,比如当面前有一大堆工作要处理的时候,先别焦虑,而是将工作分出轻重缓急,挑紧急、重要的事情先做,也可以拣一些无需太费脑力的工作列在任务清单的“优先”列表里,让自己慢慢进入工作状态,平稳度过上班后最初的思想波动期。

  过度追求完美的人

  沈教授表示,过于追求完美的人往往“节后综合征”也表现得比较明显。人们喜欢说:“新年新气象”,对于完美主义者而言,在面对新一年的学习任务和工作的时候会因为对自身要求过高,比一般人表现得更担心失败、害怕工作做不好被上司责怪、同事取笑、丢面子,从而对来年即将开始的学业和工作心生恐惧,提早开始焦虑。比起一般的人,这类人承受的身心压力更大,长此以往,压力还会引起头痛、胃溃疡、高血压等,在心理上则表现为敏感、对同事或上司的言语反应过度、抑郁、沮丧等,影响人际关系和工作效率。

  沈教授建议这类人首先还是应该在心理上暗示自己,没有必要事事追求完美,将精力和完美的苛求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别给自己太多压力,放松心情,即便表现不如预期完美,也不必太过自责。

  性格过于内向的人

  性格过于内向的人也是“节后综合征”的高发人群。这类人由于性格原因,即便心里对节后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有所担心,也不愿与人倾诉,他们更愿意把“苦闷”憋在心里,自己跟自己较劲。

  沈教授建议,性格过于内向的人因为不善与人交流、沟通,适合采取一些独自减压的方式,比如唱唱歌或从事一些喜欢的体育运动,都有助于减轻压力。当然,有压力时,学会向家人和朋友求助才是最重要的。

特产在线微信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