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特产在线
首页 >> 新闻中心 >> 保健资讯
皮肤干燥 外防内调保滋润
发布日期:2010-10-28 21:39:08 来源: 广州日报 编辑:zyf 浏览次数:(6506364)

(Gettyimages供图)

  秋季皮肤受到空气中风燥之气的侵袭,容易失去了津液的滋润营养而发痒

  可通过涂搽护肤品,并吃一些生津养液的食物或药物,外防内调双管齐下来防治

  每到一年秋风起,医院皮肤科总会迎来一批批皮肤瘙痒的病号。据专家介绍,眼下这种带有明显季节性的皮肤瘙痒症其实是由风、燥所致,因为风盛容易干燥,燥盛容易生风,风燥相济,使得暴露在外的皮肤受到空气中风燥之气的侵袭,因而失去了津液的滋润营养而发痒。此病尤其多见于老人和一向阴虚或血虚内热的人群,可通过涂搽护肤品,并吃一些生津养液的食物或药物,外防内调双管齐下来防治。

  医学指导/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傅南琳主任中医师

  风燥相济

  皮肤缺滋润易瘙痒

  “你不知道,我白天站着、坐着搔,晚上躺着也搔,觉都睡不好。一整天都浑身发痒,比痛还难受!”65岁的张伯每年一到秋天就浑身痒,最近广州的天气越来越干燥,虽然涂搽了不少往年常用的药膏,但只能暂时止痒,没过多久,他就又痒得浑身不自在了。有时半夜时分痒醒,张伯越挠越难受,甚至不知不觉挠破了、挠出了血,但还是不管用,实在无计可施,不得不上医院。

  “一转入秋季,门诊就多了不少张伯这样的皮肤瘙痒者,他们有的仅表现在四肢,有的像张伯一样全身都痒。特别是北风一起,更痒得整晚难以入睡,白天也浑身不自在。”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傅南琳主任中医师从中医的角度解释称,秋季皮肤瘙痒症的病因和病变机理跟自然界的变化密切相关。秋主燥,这个季节常有北风呼啸南下,风盛容易干燥,暴露在外的皮肤受到空气中风燥之气的侵袭,因而失去了津液的滋润营养,所以容易出现瘙痒的症状,不少患者还会因搔抓皮肤继而出现抓痕、血痂等症状。

  “这类病尤其多见于老人或一向阴虚或血虚内热的人群。” 傅南琳分析称,这类人多出现阴津亏虚、血虚、血燥、血热,容易生风,在这种季节,人体的“内风”与自然界的“外风”相互影响,风燥相济因此更易发病。

  外防内调

  远离皮肤瘙痒

  “虽然我们不能阻止干燥的北风南下,但是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减少干燥大风的气候对皮肤的影响。” 傅南琳建议,日常可从外防和内调两方面入手来预防秋季皮肤瘙痒症。

  外防建议:

  涂润肤品,穿棉质、丝质的内衣,不要穿化纤类贴身衣物,以免产生静电使皮肤皮屑增多,皮肤更干。虽向来有“春捂秋冻”之说,但也不宜冻过头,特别是秋风起时更应尽量让皮肤少暴露在外,可选择穿厚薄适度的长衣长裤,避免因皮肤缺水更严重而变得更干甚至皴裂。

  洗澡水温不要过高,最好保持在39℃左右,冲洗时间也不要过长。浴后可适当涂搽蛤蜊油、甘油、白凡士林等少刺激的油脂或护肤膏。皮肤特别干痒者,也可用适量橄榄油按摩干燥部位以润肤。

  内调建议:

  可以吃一些生津养液的食物或药物,注意尽量少饮酒或不饮酒,少食辛辣及海鲜等“易发物”,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最好定量多次补水。

  另外,多吃蔬果或用食材、药材煲汤也可达到润泽皮肤的目的,例如,可多食梨子、石榴、提子、葡萄、桑葚等,或用沙参、麦冬、百合等煲汤。中医认为这些食材性味甘淡、酸甜爽口,酸甘能够化阴液,可起到养阴生津、清热养血的作用。

  辨证用药

  祛风止痒

  而对于已出现明显的皮肤瘙痒症状者,傅南琳提醒最好到医院求诊,以便排除因某些内脏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可能性疾病(如尿毒症、胆道阻塞性疾病等),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即使同属于秋季皮肤瘙痒症的患者,也应按个体的病情来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傅南琳称,虽然都是要达到祛风止痒的目的,但有的患者在用药上需侧重养阴生津,有的则需养血活血,有的放矢地对症下药,才能尽快取得疗效。

  临床上,中医药针对不同人群祛风止痒的常用疗法一般有以下几种,建议具体用药量应遵医嘱再定。

  疗法1:养阴生津

  常用药:生地黄、沙参、麦冬、蝉蜕、白蒺藜、地肤子等药材;

  适用人群:宜用于形体偏瘦,皮肤干燥、脱屑、口鼻干燥、便秘者。

  疗法2:清热凉血

  常用药:生地黄、赤芍、牡丹皮、黄芩、蝉蜕等药材;

  适用人群:宜用于皮肤潮红、舌质红、舌苔黄者。

  疗法3:养血活血

  常用药:当归、丹参、鸡血藤、蝉蜕、全蝎等药材;

  适用人群:宜用于病程较长,皮肤抓痕色紫褐、甚至皮肤增厚增粗者。

特产在线微信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