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特产在线
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产资讯
政协委员聚焦发展现代农业:明天我们靠什么种田
发布日期:2011-01-26 09:45:04 来源: 人民日报 编辑:tczx 浏览次数:(6450090)

  “2010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博览会”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图为观众在观赏智能蔬菜大棚。陈晓根摄(人民图片)

  □ 改变一个“最古老产业”的生产方式,意味着一次社会类型的转变。这样的转变,正在中国大地上探索着、发生着。农业完成现代化转型,也许将成为我国迈向现代社会的一个条件和步骤。

  □ 去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自然灾害严重,主要粮食品种和其他农产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兴邦之要,其枢在水。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这已成为2011年中央1号文件的重点。

  □ “前30年靠政策,以后30年靠科技。”农业既是基础产业,也是弱质产业,实现农业第二次飞跃,未来30年或更长时间,农业发展要靠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国家未来将更重视农业科技特别是农业科技创新。

  1.

  靠大兴水利

  最近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大兴水利被定性为粮食维稳的头等大事,成为2011年中央1号文件的重点。专家测算,未来五年,国家对农田水利持续的投入将达1万亿元

  【新闻回放】

  虽然“十一五”全国水利总投入是“十五”的1.93倍,但仍然没有改变我国农业基础相对薄弱的状况,这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防灾减灾能力不强,不是这旱,就是那涝,粮食生产环境不尽如人意。我国八亿多亩的灌溉农田设施,大约有1/3老化失修,仍在超期服役。由此,每年我国因干旱、洪涝灾害造成粮食少收300亿到400亿斤。

  水利部的调研显示,目前全国一半以上的耕地缺少基本灌排条件,现有灌区普遍存在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等问题,威胁到粮食安全的基础。

  “我很希望水渠里能够有充沛的水,当农业需要的时候,老百姓不再为水发愁。”中国农林水利工会主席盛明富委员说,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应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清华大学水利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光谦委员对此也颇有同感。他说,“过去,水利建设的地位和受重视的程度是逐渐下降的。”在王光谦委员看来,一个时期以来国家对水利的重视,主要表现在大江大河的治理、兴修水库以及城市污水处理等,偏偏是面大量广的农田水利建设方面重视不够。现在水利建设被放在这样的一个高度,是因为它本来就应该有这样的高度。这不仅是还历史欠账,还是对水利重要性认识的“回归”。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增加投入。”盛明富委员说,“近年来,水利的投入尽管有所提高,但对于全国需要加强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来说还是杯水车薪,我们现在的病险水库多,这些都需要加固,很多小流域需要治理,除此之外,大量的农田水利荒废、缺少治理、无人管理,水利工程实施需要的资金缺口很大。”盛明富还建议在加快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一定要加强监管,严格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安全,充分发挥水利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推进结构调整、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支持作用,为农业、农村和整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谢德体委员建议国家增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拓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渠道,逐步形成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的长效投入机制。一些委员还指出,大兴农田水利,首先是认识问题,中央已经表态,但有关部门、地方政府要真正统一认识,还需要下功夫。因为水利建设不能直接带来GDP,且都建在山沟里、荒郊野外,不显眼。这就必然会使一些地方口号喊得响,行动跟不上。

  2.

  靠加快“转变”

  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历来是一些地方在发展粮食生产中颇感“头疼”的问题,唯有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才能把“粮袋子”变成“钱袋子”

  【新闻回放】

  金灿灿的大南瓜、碧绿的黄瓜、形状各异的佛手瓜,各式各样的瓜果悬挂在海南现代农业示范园的观光长廊中,和翠绿的藤蔓相映成趣,令前来参观的游客十分惬意。这条观光长廊被誉为“海南最美的长廊”,是海南省打造创意休闲农业的示范点之一。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在粮食生产持续创造辉煌的背后,一些产粮大省一度面临两难的尴尬局面:国家要“粮票”,可县乡的“粮帽子”却越戴越穷;地方、农民想要钞票,可耕地红线、粮食安全红线又不能突破。

  尽管艰难,农业现代化作为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绕不开,躲不过;唯其艰难,政协委员们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围绕粮食、围绕农业,做产业文章,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粮袋子”变成“钱袋子”。

  “目前,我国农村本质上依然是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不但效率低,农民收入也无法持续提高。同时,多年来以农民为主体的、单一的农业发展模式,也与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张宏伟通过一系列调研指出,目前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民对如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认识不足,对“现代农业”的认识模糊,条理不清,思想不统一,政策性指导不够。对涉农企业的扶植力度不足,鼓励性配套政策不够,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得不到有效的支持和解决。

  现代农业需要激活农业系统内各要素活力,还要借助现有农业系统以外的力量来推进其发展。也就是说,除了要有现代技术装备和高素质的经营人员,更要在经营方式上寻找外力,如转变经营观念、创新经营组织等。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执委宋丰强倡议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等各种创意休闲农业,如现代农业观光园、农业主题公园、民俗文化旅游农庄等。在满足城市居民休闲消费需求的同时,创意休闲农业也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另外,四川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委员提出了新“五农”概念,他认为的“五农”是在“三农”之外应加上“农社”和“农企”,即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就必须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从个体农民到组织形成农社、农企的转变过程,是农民收入提高的过程,也是农业实现转型、完成现代化的过程,就是生产力获得发展的过程。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委员建议,完善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农业的社会化服务和农产品的加工、流通业,提高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完善农产品的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加快健全对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充分调动地方政府抓粮食生产和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

  3.

  靠科技兴农

  未来30年或更长时间,农业发展要靠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国家未来将更重视农业科技特别是农业科技创新

  【新闻回放】

  温室里安装“电子眼”,让远在北京的专家可以看到棚内果蔬病虫害情况,从而“对症下药”。在长480米、宽18米的日光温室里,电脑控制的自动卷闭帘系统,5分钟便可卷起和放覆温室所有盖苫,而以前人工卷放需要1小时。依靠科技,塞上宁夏的农业生产,经历了从传统落后的粗放经营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前30年靠政策,以后30年靠科技。”一些委员认为,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科研的经费投入大幅度增加,如何有效地用好管好这些经费对现行科研管理体制提出了挑战。作为一位老委员和一位来自农业科研院所的专家,王海波持续关注农业科技投入效用已不止一年。他认为,经费管理上还存在很多不符合农业特点的情况需要改进。比如当前给农业科研项目设置期限依然太短,且缺乏保障项目连续性的机制。“农业科研项目有很强的地域性、连续性,需长期积累和长时间的潜心研究才能完成,‘短平快’一般不能出大成果,也解决不了农业的大问题。农业科研需不断线地连续多年的支持,否则将前功尽弃。”

  水稻是世界上超过一半人口的主粮。因此,水稻产量的增加在粮食安全和减少贫困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此,全国政协常委、有“杂交水稻之父”之称的袁隆平院士直言,面对巨大的人口增长压力和严重的农田减少情况,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唯一途径显然就是通过科技进步,大幅提高单位土地的粮食作物产量。袁隆平介绍说,中国的杂交水稻不仅在水稻主产国家如越南、印度、孟加拉、菲律宾等国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取得了可喜的推广成果。他深情地展望说:“如果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占到水稻种植面积的50%,世界上的总产量可以新增1.5亿吨,每年可多养活4亿人。”他认为,就理论上而言,水稻仍然具有极大的产量潜力,有许多方法可以提高水稻产量,例如灌溉工程的建设、土壤条件的改善、耕种技术以及高产品种的培育。目前看来,在这些方法中,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是根据中国的成功经验开发杂交水稻。

  虽然说,依靠科技发展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努力,杂交水稻将继续为保障未来的世界粮食安全发挥关键作用。但真正实现农业的二次飞跃,从科研单位到田间地头,仅仅依靠专家和农技推广人员则显得力单效微,如何将农业科技应用到实践中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根据河南绿色中原集团董事长宋丰强委员提供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每百亩耕地平均拥有科技人员0.0491人,每百名农业劳动者中只有科技人员0.023人。而发达国家每百亩耕地平均拥有1名农业技术员,农业从业人口中接受过正规高等农业教育的达到45%至65%,差距非常显著。宋丰强委员建议开设各类培训班,兴建农家书屋,满足农民对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需求。因为,科技兴农的实现有赖于造就成千上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特产在线微信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