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特产在线
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产资讯
苹果实名制 能有效果吗?
发布日期:2011-01-11 15:56:38 来源: 北京晨报 编辑:tczx 浏览次数:(6510745)

  最近,北京一些水果批发市场中出现了在装苹果纸箱的夹层中灌入水泥的花样,以此来增加纸箱重量。“水泥苹果”由此诞生,造假手段也就从以前的“砖混”升级到了如今的“混凝土框架结构”。随后,北京部分市场开始实行苹果“实名制”的做法。

  实名制,俨然已成为当下的流行词汇,网络实名制、火车票实名制、手机实名制等层出不穷地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说火车票实名制及手机实名制等,或多或少能弥补制度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倒买倒卖、欺瞒诈骗的违法行为,那么苹果实名制则令人生疑:作为寻常百姓家中常见的水果品种,实行“实名制”就果真能遏制市场上的“水泥苹果”,止住商人们追逐利益的脚步?

  理解

  不能多用的妙招

  装苹果的纸箱造假,于是有了“实名制”。从实际效果来看,下次再买到苹果,里面混有“水泥”,最起码能够寻根究底,按着“实名制”找到最终的责任人,这样的话,就可能达到震慑的效果。因而,可以断定的是,“实名制”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减少苹果包装箱里的造假行为的。

  不过,实名制虽好,但也不能多用。毕竟,什么都实名制的话,那带来的监管压力是显而易见的,而出问题本身就是监管的环节出了问题,在“监管不力”的情况下,再加大监管压力,这根本就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当然了,从监管方面的角度来看,实名制一来,他们似乎就不用“监管”了,因为出问题了,总能找到责任人,从他们的角度来看,是大大减轻工作量的一种方式。只是必须反问的是,如果任何的安全问题都当“事后诸葛亮”,那我们还需要监管部门做什么?

  事实上,要治理类似苹果包装盒这样的问题,其实不用那么复杂,只需监管者尽职尽责即可:一是加大处罚力度;二是加强群众热线;三是监管人员多去市场调查。有问责了,有群众的声音了,有监管者的主动作为了,类似苹果包装盒出问题这样的情况,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又何须“实名制”,让公众来当企业家的道德试纸呢?这次加点水泥除了有点经济损失外,还没啥大事,可要是往里面注射点类似三聚氰胺的东西,那叫公众如何是好?

  龙敏飞

  评判

  诚信缺失下的无奈

  “水泥纸箱”,这一名称很是“雷人”。想想用水泥制成的“纸箱”分量,能顶上好几个苹果的重量,这一做法就会让人自然联想起“奸商”的形象。据一位批发山东红富士苹果的商户告诉记者,销售水泥纸箱大概是从2010年10月份开始在市场普遍存在,一个普通装苹果的纸箱重量一般在1斤以上,而同样大小灌入水泥后的纸箱重量在3斤至4斤,一个箱子的价格在5元左右,灌入水泥后卖6元至7元。

  消费者买整箱苹果却买来沉重的砖头或者水泥箱子,这一问题听起来像是一个笑话,但是反映出的,却是当今果品市场上出现的诚信集体缺失的大问题。而为了应对在装苹果的纸箱里夹塞砖头,或者在纸箱的夹层中灌入水泥等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北京市不得已采取了卖苹果“实名制”的做法,以此来遏制水果经营者的各种造假行为。

  北京实行卖苹果“实名制”,显然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在遏制造假问题上并不给力。透过现象看本质,此问题的出现,更多的是反映了目前市场经济中,经营者道德素质的整体缺陷以及监管部门的无所作为。有专家对此称,装苹果纸箱夹层内灌入水泥是一起典型的集体造假行为,有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往纸箱夹层内灌入水泥,有人销售灌入水泥的苹果纸箱,有人知假卖假。单个的弄虚作假并不可怕,而弄虚作假成风,彼此无所顾忌、明目张胆地一起弄虚作假就很危险了。

  的确,当个体的造假行为演变为群体性的造假行为时,当这种造假行为在经营各个环节中达成“共识”时,消费者只能成为“钢筋水泥纸盒”面前的弱势群体,市场之公平的天平也随之倾斜。当然,这也反映出市场监管的滞后。虽说实行卖苹果“实名制”是一种好手段,但是这并非治本之策。如果不从源头上加强监管,不强力干预这种扰乱市场经营秩序及商业诚信的行为,说不定那些利欲熏心的经销商还会变出更加令人意想不到的花样来。

  舒心萍

  质疑

  只会逼迫造假创新

  此前已有上网实名制、手机实名制、高铁售票实名制,但这些都与吃的消费无关。苹果“实名制”是对螃蟹激光防伪标志的发展,卖苹果实行“实名制”,意在防范商贩夹水泥造假增重赚取昧心钱,这虽然也需要防范,但提高货物重量还没影响苹果的品质,如果在商品品质上做起手脚,那就更为严重。比如此前出现人造假鸡蛋,武汉市区惊现人造假豆腐,南京市出现假羊肉卷,都对人的健康很有害,莫非这些产品也要搞“实名制”不成?但若搞了“实名制”就能防范得了吗?

  苹果也搞“实名制”,这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马后炮思维”,也是治理上的懒政思维。每当一种问题出现后,这才被动应对,即使也会有效果,但防得了苹果纸箱中灌水泥,又能防得了其他手段弄虚作假吗?如果每一种食品都要搞“实名制”,这怎么得了,即使能够做得到,商家也不会做赔本买卖,也会以另一种方式向消费者转嫁“实名制”成本。

  不仅如此,卖苹果也搞“实名制”,只会逼迫商家弄虚作假不断创新,不断推出新的对策。不准商家在纸箱夹层中灌入水泥增重,商家就不能使用其他料质的包装箱提高货物重量?若限制包装箱重量,商家就不能像用稻草蘸水捆绑螃蟹一样,给苹果也增加包装重量?以此类推,在其他食品包装上也是这样,上有政策就会为下有对策提供造假的新的动力。

  推行实名制防止商贩灌水泥造假增重,不如加强市场监管和日常执法,让法制和监管发挥威力。监管部门不能偷懒,而要忠于职守主动出击,加强日常检查和监管。畅通举报渠道,及时发现问题。发现弄虚作假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欺诈行为,要出重拳打击,让其付出惨痛代价,直至倾家荡产。执法毫不留情,造假者才会三思而行。

  张永琪

  延伸

  体味民生之多艰

  装苹果纸箱的夹层中灌入水泥,造假手段从“砖混”升级到了“混凝土框架结构”,不能不让人赞叹造假者的“无限创意”。为何他们啃挖空心思如此造假,根本原因就是在于苹果太贵了,一般民众吃不起,所以卖不动。趋利是商人的本性,他们总不可能眼睁睁看着红艳的苹果烂掉,所以只有动起歪脑筋。

  本来苹果是最民生的食物,可是当下,有些过于昂贵了。眼望着银子缩水物价飞涨而无可奈何,收入低而物价高让我们内心更为纠结。有这样一组数据:中国的日用品和食品要贵过香港的30%至70%,贵过美国50%至100%;而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只有香港居民的四分之一,美国洛杉矶居民的十分之一;以最发达深圳市和对面的香港比,人均GDP也只有香港的五分之一。在如此现实语境下,吃不起苹果也就不是什么稀罕事。

  再者,装苹果纸箱夹层内灌入水泥这一起典型的集体造假行为,最终坑害的不过是买苹果的消费者而矣。无论是制售水泥纸箱的还是苹果批发商,都有利可渔,他们将物价飞涨的成本都转嫁到消费者的身上,吃亏的最终只有我们。

  所谓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果不从根本上提高老百姓的收入与实际购买力,让商家有利可赚,那么飞来的各式“苹果创意”只能像要害死白雪公主的王后一样,使出的魔法层出不穷。正如一个网友调侃:下一步就是给苹果注入水泥了。

  刘艳

  ■建议

  还是要靠法律规范

  苹果“实名制”也就是使用了“实名制”这样一个噱头。即使采用真正意义上的实名制,也只会增加生产销售和民众生活及监督执法的成本,而遭唾弃。这也注定了苹果“实名制”不能成为有效规范苹果销售市场的良药秘方。

  要保障销售市场的公平正义,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我们不能寄托于徒具眼球效应的“实名制”。“实名制”不是万能药,不能盲目跟风套用。市场的规范有序,一方面需要商人们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操守,不欺瞒诈骗、短斤缺两。另一方面,更需要工商等相关执法部门的参与,用制度和法规来规范市场行为,并以公权力作为保障。苹果“实名制”这样的“君子协定”还是不如法律监管给力。

特产在线微信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