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特产在线
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产资讯
大连探索建设乡村公共服务体系更多地服务农业
发布日期:2013-08-29 11:16:33 来源: 农民日报 编辑:tczx 浏览次数:(6381043)

  发展现代农业,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不可或缺的。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能力弱、服务领域有欠缺、服务对接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如何加速推进乡村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让农业享有更多的公共服务?近年来辽宁省大连市做了很多的有益探索。

  大连市从2006年起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三员”进村,由市县政府出资为每个行政村都配备一名农技推广员、动物防疫员、护林员。“三员”进村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森林防火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连市副市长卢林指出,大连市积极推进乡村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构建起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为主体的乡村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框架,有效增强了乡村农业公共服务能力,为实施科教兴农战略、防控动植物疫病、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乡村农技推广体系:把科技最快送给农民

  曲盛臣老汉是瓦房店市谢屯镇谢屯村的一把种田好手,他家种了5亩地,常年亩产稳定在千斤以上。可是不知为什么,近些年他家的地化肥没少上就是“不打粮”。村里的农技推广员王延庆了解情况后,取土样到瓦房店市农业中心化验后,送了他一张施肥建议卡。曲盛臣按方施肥后,去年5亩地打了6000多斤粮,单产达到了1200斤,这下曲老汉满意了。

  瓦房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吴祖善对记者说:“2007年以前村上的农技员都是兼职,农技推广体系可以说是网破线断人散。大连市制定农技推广政策,将村级农技员纳入财政补贴,这个钱拿得值。”

  农业科技推广不是说上面打个电话发个通知就能把技术推广开来,很多农民得在看到实际效果后才能应用新技术。元台镇大王村技术员王百超告诉记者:“大棚秸秆反应堆技术刚开始推广农民不认,得我自己示范,大伙看到实际效果后抢着干,如今村里有600个棚用上反应堆。”

  2008年,按照中央和省要求,大连市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到2010年全市基本构建起以乡镇农技站为核心的市、县、乡、村四级农技推广体系。但是在乡镇农技站管理体制上仍然维持以乡镇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存在“三定”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农技人员混岗使用等问题。

  大连市农委科教处处长袁宗惠说,为建立运转高效、服务到位、农民满意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2012年,大连市决定进一步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提出将目前的乡镇站管理体制,理顺为“三权归县”、双重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实现人权与事权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发挥乡镇农技站核心作用。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每村都有监管员

  从2010年起,大连市又在村里设了农产品质量监管员,并在乡镇设立监管机构。庄河市吴炉镇徐营村的杨贵君不但是农技推广员,还身兼农产品质量监管员。他告诉记者:“之前做技术员是村里给钱,一开始1年只有几百元最多有千八百元。2007年后,由市里补助一年给4000元,今年将给身兼农产品质量监管员增加1000元。”

  吴炉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刘大勋是农产品监督检查员,他对记者说:“7月初我们到各村采集了15个蔬菜样品进行检测,按照农产品监管要求1年要检测300个样本,从全镇的企业与农户中随机抽检。一次样品检测费用在30到50元。以检测为手段,对不安全产品可以追溯,提高农民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生产出绿色食品。”

  目前大连市县乡村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部建成。

  一个是种植业监管体系,县乡两级监管机构通过加挂牌子、增加人员、赋予职能等措施,加强建设。11个区市县(先导区)在原有科(处)名称上加挂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处)”牌子,106个乡镇(街道)在现有农业技术推广站上加挂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牌子。大连市农委还与市编办、市财政局沟通,使1027个村级农业技术推广员兼任了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并且每年每人给予1000元工作经费补贴。

  在畜产品监管体系建设方面,全市78个畜产品生产乡镇在原有的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所基础上,通过加挂牌子、赋予职能、充实人员、完善条件,实施联合建设,全部加挂了“畜产品安全监督所”牌子,切实履行基层畜产品安全及兽药饲料监督管理职责,承担起“瘦肉精”等违禁物质快速检测工作任务。

  动物疫病防控体系:防疫员专职上岗

  庄河市吴炉镇徐营村的村民王悦东前不久抓了一头猪仔,到家后他马上打电话给村里的防疫员孙国君让他给猪仔打针免疫。相对于农技员、护林员,农村的防疫员的工作要爬猪圈、进牛棚,最苦也最累,孙国君告诉记者:“刚开始给我们一年补助3000元,从去年起涨到6000元。一年到头每月都要做防疫工作,我从前靠治病挣钱,现在改防疫后老百姓都认,没有一个不防的,也无病可治了。”

  瓦房店市元台镇潘屯村的防疫员王书臣也说,以前村里没有专职防疫员时,道边、河边死鸡死猪不少。防疫意识提高了,死鸡死猪就没有了。

  多年来,大连市农委高度重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工作,目前全市所有区市县均已完成兽医体制改革任务,已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市、县、乡、村四级动物防疫体系。通过改革全面理顺了基层动物卫生管理体制,保障了各项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大连市农委兽医处处长胡宗保向记者介绍说,为优化基层工作环境,有效提高基层动物防疫、监测水平和疫病控制等能力,大连市从2004年开始分三批共投资1800多万元高标准建设了87个重点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所,同时,积极争取国家乡镇站改(扩)建项目,进一步改善了乡镇所办公环境和设施设备;积极争取国家每年投入大连市360万元基层防疫工作补助经费,各区市县也都积极创造条件,强化硬件建设,增加经费投入,为基层动物防疫等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下一步,大连市动物防疫机构要进一步完善目前的管理模式,设立专人(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畜牧业生产指导、培训和技术推广工作,抓好1021个村级兽医工作室建设。
 

  信息化服务体系:示范站接通“最后一公里”

  普兰店市城子坦镇是全国棚桃成熟最早的地方,虽然全国各地来的收购客商也不少,但是他们往往有压级压价的现象。今年3月初,镇农村信息服务示范站的信息员吕福文在“农信直通”的供求信息栏里发布了棚桃已成熟上市的信息。让他高兴的是很快就有一位浙江的水果商来电话联系了,两天后,他就来收购了,后来又有几位来电联系收购。

  吕福文告诉记者:“可以说今年我镇的棚桃卖了一个历史的最高价,和他们几位客商有一定的关系。我身边的农民朋友说我们的桃也上网了,明年你还要让我们的桃上网,上网就能卖个好价钱!”

  农村信息服务示范站是强化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的有力推手,是推广各类农业信息技术、提高农民信息化水平的直接手段,也是农业信息化服务“三农”的主要窗口。建设农村信息服务示范站,为解决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大连市农业信息中心主任宋晓明说,大连市自2009年起到2011年底,在全市范围内已建成农村信息服务示范站382个,实现了所有乡镇全覆盖。重点选择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的行政村、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资店、批发市场、乡镇农技站等,为其配发了电脑、农村信息机、打印机等配套设备。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要重点加强村级信息点建设,进一步为农民提供生产、销售等方面服务。

  目前全市共有农村信息员近400人,多次举办培训提高农村信息员的素质和能力。到2013年7月,全市共举办农村信息员集中培训27期,培训2000多人次。通过培训,使信息员能够及时掌握各类信息应用技术,逐步建立起一支“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信息”的现代农业农村信息服务队伍。

  乡村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农民满意是主要考核指标

  大连市农委主任周洲说,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建立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机构作用,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机构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民提供从信息、种苗、科技到加工、储运、销售的“一条龙”式服务。

  周洲介绍说,大连市将加快完善乡村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总体目标是以乡镇公共服务机构、村级服务站点建设为核心,以明确职责、健全机制为重点,完善乡村农技推广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农机化服务体系和信息化服务体系等五大体系,建立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民满意的乡村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使其有完善的管理体制、规范的运行机制、精干的人员队伍、稳定的经费保障、必要的工作条件,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支持。(记者 吕明宜 于险峰 张仁军)

特产在线微信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