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特产在线
首页 >> 新闻中心 >> 消费资讯
面粉增白剂 用还是不用?这是一个问题
发布日期:2010-09-15 09:09:43 编辑:czl 浏览次数:(6518015)

        9月12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结束征求意见。在征求意见稿中,被人们俗称为“面粉增白剂”的过氧化苯甲酰,依然被列入面粉处理剂。“面粉增白剂”一直饱受争议,一派主张有害该禁用,一派认为无害不该禁用,这样的争论旷日持久,裹挟了从民间到中央各部委、从企业到各路专家的各个层面。一个小小的增白剂,用还是不用,这是一个问题。 

  面粉“增白” 

  系明目张胆造假

  在1986年以前,面粉在没有被人为“增白”的数千年里,照样蒸成馒头、擀成面条、烙成大饼、炸成油条、烘成面包,成为无数中国人一日三餐的主食,凭什么如今的面粉非得经人为“增白”才能供应市场?这是谁规定的歪理?

  欧盟所有成员国早已集体禁产“增白”面粉,美国和加拿大虽仍在使用过氧化钙,但有两条明确限制:一是用量只有中国的1/6-1/5;二是只允许在面包加工中使用(增加面包的膨松度),禁止在面粉中使用。为面粉人为“增白”也是学洋人的,现在洋人禁用了,中国为什么还要照用不误,而且普遍超限量滥用?

  全国已有12个省份军地双方联手开展了军粮小麦粉禁用增白剂的统一行动,其中吉林、上海、河南、广西、重庆的军粮小麦粉已彻底禁用增白剂。同为中国,面粉是否“增白”也搞成了“一国两制”,这是什么道理——这足以说明,被人为“增白”后的面粉,对人体肯定只有坏处而不可能产生好处。

  实际上,想让面粉变白,根本无须人为“增白”,只要降低小麦的出粉率,面粉的白度即可明显提高。小麦加工的出粉率乃衡量面粉品质的关键指标,“六五粉”的品质高于“八五粉”是常识。于是,当原本欠白的“八五粉”经人为“增白”后,其白度虽然达到甚至超过了“六五粉”的白度,但其实际品质却仍然是“八五粉”的最低品质——这是一种名副其实的造假行为,类似于“人造美女”。面粉之“增白”,无非是通过改变面粉色泽,将低等级甚至于劣等级面粉,伪造成为色泽白净的高等级面粉,并以高等级面粉的价格长期“额外盘剥”广大消费者。面粉人为“增白”不地道,理当在国内立即予以禁止。

  邢理建(上海 编辑)

  面粉增白剂 

  是一只“替罪羊”

  食品安全高于一切,只要证明面粉增白剂对人体健康有害,那么,毫无疑问,这种食品添加剂必须要禁止使用。但时至今日,仍然没有证据表明面粉添加剂有害,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用,包括对食品安全标准苛刻的美国。而实际上,关于面粉增白剂的常识如何、究竟有害无害,公众大可以通过资料查询或者“网上搜索”得出一个清晰的判断。不过,即便明知面粉增白剂没有问题,大多数人还是呼吁禁用。这种心态其实不难理解,体现出大众对于“食品安全”的不信任。

  食品添加剂是很可怕的东西吗?答案是否定的。在国外,食品添加剂有上万种,而在国内,林林总总也有上千种。这涉及一个使用的规范问题。合法应用的食品添加剂,如果过量过度使用,也就成了“祸水”。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过氧化苯甲酰的最大用量为60PPM,即0.06克/公斤面粉,但国内的面粉却“越加越白”,随之,假冒伪劣也越来越多,一白遮百丑,出现了以次充好。正如有专家所言,“面粉增白剂无罪,有罪的是坏心眼”。市场的不规范运作,监管责任的不到位,直接导致无罪的面粉增白剂成为众矢之的。既然不“可控”,干脆一概禁用,呼吁禁用增白剂的大众心态即出于此。

  还有一个问题值得一提。允许使用增白剂,增大了监管的难度。所以,质检和工商管理等部门都强烈主张禁用增白剂,但卫生部却提出了诸多反对禁用的理由,认为按我国标准规定的过氧化苯甲酰使用量,不会造成人体健康危害。还认为,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允许使用,美国等国也允许使用。这就又给面粉增白剂染上了一层管理之争和利益之争的色彩。

  如此种种,面粉增白剂越看越像是一只“替罪羊”——即成为食品公共安全危机和管理信任危机的外显载体,又成为叠加了管理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博弈工具。这样的博弈或者还会继续下去,但需要警惕和警醒的是,禁用或者批准一种食品添加剂,必须要遵循严谨的科学评价程序,不能情绪化和利益化。

  陈一舟(山东 职员)

  如何走出 

  食品添加剂之惑

  曾经有一本流行的书,叫《食品真相大揭秘》。作者安部司,从事食品添加剂推销工作20多年,人称“添加剂活辞典”、“食品添加剂之神”。他曾受食品加工厂委托,用二三十种添加剂把黏糊糊的废肉制成好吃的肉丸。该产品上市后,大受孩子和妈妈的欢迎,销售很好。他一度为此骄傲,而当他亲眼见到女儿也在吃这种肉丸的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家人也是自己开发的食品的消费者。他陷入深深的自责,于是从食品添加剂公司辞职。

  安部司在书中解密的那个添加剂王国,就是我们现实生活的写照和展现。这其中可能包括现在引起争议的面粉增白剂。想一想吧,当我们每天走进超市,琳琅满目的食品,让人欲罢不能。但事实上,无论是酸甜的糖果、香浓的零食,还是酥脆的饼干和柔软的蛋糕,无一例外,可能都是食品添加剂的杰作。人都有悦目情结,对于食品也是一样,馒头黑了,西红柿不红了,蛋糕硬了,饼干不酥脆了,可能就不会把它们放进自己的购物篮。消费决定生产,消费者的选择决定生产者的行为。在这样一个悖论之下,大规模的现代食品工业,就只能建立在食品添加剂的基础上了。

  所以,让人悲哀和绝望的是,就是面粉中的增白剂停止了添加,意义又有几何呢?在现代工业文明之下,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与添加剂,到底孰是孰非,是人离不开添加剂,还是添加剂伤害了人,愈发变得无厘头。这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之惑。

  如何走出食品添加剂之惑?唯有公共管理部门履行职责,做公民的守夜人。事实上,三鹿奶粉等屡屡东窗事发的一起起食品公共安全事件,并不是添加剂之惑让人无从选择,而只是公共管理部门失去了常识,失守了底线,让老百姓失去了信任和安全感。常识和底线没有了,监管和公力救济又时常缺位,于是,现在公众对于一个小小的增白剂,是如此异常地敏感。对于此,公共管理部门该好好反思和警醒了。

特产在线微信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