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特产在线
首页 >> 新闻中心 >> 消费资讯
三大原因致猪肉价格持续攀升
发布日期:2011-06-23 09:14:35 来源: 北京商报 编辑:tczx 浏览次数:(6551241)

  国家发改委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6月第二周34个大中城市生猪平均出场价格达到每公斤17.62元,比去年同期上涨79.2%。记者昨日从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以下简称“新发地”)、水屯批发市场等北京农产品批零市场了解到,目前批发价格比去年5月上涨一倍。过半小型养殖场放弃生猪养殖、活猪疫病没有特效药以及生产成本上涨是导致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记者在朝阳区某社区菜场看到,猪肉价格已经由一个月前的30元/公斤涨到34元/公斤。

  新发地统计数据显示,昨日白条猪平均批发价为24.8元/公斤,同比上涨108.4%,环比上涨12.2%。 而水屯市场白条猪平均批发价也达到23.2元/公斤。

  新发地相关负责人介绍,进入2011年,猪肉价格在逐月上涨。该负责人表示,按照往年规律,肉价上涨11-12个月后,就开始趋于稳定,并逐渐回落。但猪肉价格从去年6月开始上涨,至今未有松动迹象。

  据了解,过半小型养殖场退出市场是目前肉价上涨的主要原因。资料显示,2010年春季以前,市场上70%的毛猪由小型养殖场提供。这些养殖场普遍仅拥有30头以下的能繁母猪,抗风险能力较弱。而在2008年年底至2010年年初,长时间的亏损和两次冬、春季的疫情,使这样的小型养猪场损失严重,近一半养殖场关闭。

  即使今年猪肉价格高涨,也未能打动“饱受伤害”的小型养殖场。记者了解到,许多养殖场是在2007年肉价高涨时开始运营的,目前仍不敢轻易尝试重新养殖,少数想尝试的农户也仅养育肥猪。据业内人士分析,养育肥猪周期短、风险小,而后备母猪生长速度慢,养殖费用高。但如果养殖场不养后备母猪,能繁母猪的数量就上不来,毛猪的存栏量也跟不上需求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猪肉供应量的问题。

  目前国内毛猪抗病力低、没有特效药是影响毛猪养殖市场的另一原因。在国内,小型养殖场环境较差,大部分毛猪处于“亚健康”状态。一旦疫情出现,养殖场缺乏特效药医治。据了解,国内各地的重点养猪场动物福利做得比较好,但是这些养猪场数量少,不能解决猪肉的供应短缺问题。

  玉米价格、人工费用等生产成本的上涨,也是猪肉价格持续走高的原因之一。据业内人士介绍,去年6月猪肉价格开始上涨时,玉米价格已经突破2元/公斤,而在今年6月初,玉米价格再创新高,达到2.31元/公斤。另外,不断上涨的人工、运输等费用,也推高了猪肉价格。

  业内人士分析,在后备母猪与能繁母猪各占母猪总数的一半时,毛猪的价格才有可能下降。目前,多数养殖场不愿饲养后备母猪,所以猪肉价格还将继续在高价位运行数月。

特产在线微信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