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特产在线
首页 >> 特产中心 >> 工艺制造 >> 纸品工艺

特产:连史纸

  • 连史纸

  • 特产产地: 福建 南平 武夷山
  • 特产类别: 工艺制造 纸品工艺
  • 特产特点: 纸质薄而均匀,洁白如羊脂玉,书写、图画均宜,多用来制作高级手工印刷品,如碑帖、信笺、扇面原纸等。它纸白如玉,厚薄均匀,永不变色,防虫耐热,着墨鲜明,吸水易干。所印刷的书,清晰明目,久看眼不易倦。用于书写作画,着墨即晕,入纸三分。
连史纸介绍

 纸质薄而均匀,洁白如羊脂玉,书写、图画均宜,多用来制作高级手工印刷品,如碑帖、信笺、扇面原纸等。它纸白如玉,厚薄均匀,永不变色,防虫耐热,着墨鲜明,吸水易干。所印刷的书,清晰明目,久看眼不易倦。用于书写作画,着墨即晕,入纸三分。可与宣纸相提并论,历来为国内外书画家所钟爱。

 《辞源》说:“(连史纸)原料用竹。白,质细,经久色质不变。旧时,凡贵重书籍、碑帖、契文、书画、扇面等多用之。产江西、福建,尤以江西铅山县所产为佳。”元代以后,我国许多鸿篇巨著、名贵典籍多采用有“寿纸千年”之称的连史纸,如明代的《十七史》、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等即用此纸印制的。

 其原料以嫩竹为主,一般是在农历正月伐竹,此时的嫩竹还没长叶,纸浆丰富。原材料采伐晒干后,用石灰水发酵,两三个月后捞出洗净晒干,然后用清水泡,去除杂质,晒干,舂细,放入准备好的池子里搅拌均匀,经过滤网将泥浆排净后,加入一种叫滑根水的植物液体(起凝固作用),便成为造纸的纸浆了。紧接其后的“抄纸”是造纸的关键。“抄纸”的工具是一件用极细的竹丝编成的帘,用抄纸帘在纸浆池中轻轻一荡,便“抄”起来,帘子滤掉水,剩下一层薄薄的纸浆膜,干了就是一张纸了。松纸是另一道关键工序,即把本来粘连在一起的纸坯分页。

  福建连史纸是福建手工纸的一种。福建手工生产的土纸起于唐朝,历史悠久,工艺独特。据原轻工业部造纸工业科学研究所检验,福建手工纸纸质细软,纸面平整细腻,有轻微的抗水性,确为书法国画用的良好材料。福建手工纸以质量好享誉中外,且品种繁多。
  
 扩展阅读:凤凰涅磐中的连史纸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铅山南部武夷山区就出现了连史纸生产。连史纸是上乘的文化纸,素有“寿纸千年”之誉。明高濂在《遵生八笺》论及元代纸品,称连史纸为“妍妙辉光,皆世称也”的精品。我国许多鸿篇巨著、名贵典籍、字画、印谱、拓本等多采用铅山连史纸,铅山连史纸对于传承和传播中华文明发挥了极大作用。
  
 连史纸对繁荣铅山地方的经济也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明清纸业鼎盛时期,铅山从事做纸的工人占全县人口的十分之四,全国各地的纸商在河口镇一地开设的纸店、纸号、纸栈、纸庄有100多家,每年纸张外销额在50多万两(银)以上。这一时期,铅山境内产连史纸的纸槽在1400张以上,而毗邻的福建全境只有500余张。在商贸重镇河口,钱庄老板则以与纸号有业务往来为荣。在上海,“怡太”、“恒通”、“福裕安”等都是专门经营铅山连史纸的大纸号。在苏州,“苏连记”用连史纸制作的褶纸扇畅销中国南北。直至上世纪80年代初,铅山连史纸仍然是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等指定的专用品,并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
  
 鸦片战争以后,大量外国机制纸进入中国,纯手工制作的连史纸因生产成本高失去竞争力。铅山连史纸生产开始萎缩。虽然宣纸出现在明代,较连史纸晚,但到了近、当代,宣纸进行了工艺改良,逐渐占领了市场。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末,铅山县天柱山乡浆源村最后一张纸槽也停止生产了。
  
 新中国成立前和解放初期,浆源村家家户户从事连史纸生产,生产出的连史纸由陈坊的连史纸号收购。后来各地成立了供销合作社,连史纸便由天柱山供销合作社包收购。上个世纪80年代中,供销合作社撤走,浆源村深处武夷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就再也没有人来收购连史纸了,连史纸只好停产。
  
 连史纸制作技艺难以完全用现代技术替代,十分珍贵,但因对原料、时间、工艺要求都很高,成本也大,技艺仅靠口传心授传承,目前面临失传的危险。
  
 1994年,最后一批连史纸在铅山县浆源村完工后至今一直处于停产状态。如今,浆源村里的年轻人几乎没有人知晓连史纸的制作技艺,得到真传的只剩徐堂贵、张家苟、周细握等几位老人。
  
 发展的道路:
  
 2006年6月2日,铅山连史纸生产技艺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列,这在铅山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恢复连史纸生产之声日高。
  
 2007年初,该县成立了“恢复传统特色产业委员会”,并投资15万元建起了连史纸制作技艺陈列馆。
  
 2008年,江西含珠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筹资200万元,建槽房、搭楻锅、筑焙墙、挖漂塘、做水碓、漂黄饼、拣白饼、兑纸药、打帘皮等,在省造纸专家和当地老艺人的指导下,在产地之一的铅山县天柱山乡浆源村组织恢复连史纸生产。


 

特产在线微信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